山芋的收成略好一些,这东西产量大,虽然也是减产,可每亩至少都在六百斤以上。陕州城里不论官民士绅,每天至少两顿山芋,蒸烤炸煮,老老少少都在吐酸水。不过大家到是没什么怨言,这年头有的吃就是祖宗庇佑。听说豫东、豫南自六月以后就没下过雨,总是大户人家都在吃糠咽菜,家底略薄的,交完军粮以后根本剩不下吃食。山芋,那都是官老爷家的饭食。
保安旅对城里的老百姓不错,每家都有配给。六十岁以上的,每人可以按每斤一毛五(法币)的价格购买三十斤,十六至五十九岁的可以按此价购买三十五斤,十至十五岁的可以购买二十八斤,五至九岁以下的二十二斤,五岁以下的免费分发十五斤。
尽管配给的数量不甚科学,好歹能填饱肚子。那价格也算是公道,要知道面一斤涨到了三块,穷人家靠着一斤面的钱就能活上四五天,这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部队比老百姓略好些,每天只吃一顿山芋,李甲豫司令给他的部队下了死命令,凡是敢于糟蹋粮食的,一律按照通敌论处。黄河北岸的部队不拿山芋当主食,他们每天加一顿玉米面,但南岸供应蔬菜的停了,想吃点叶子菜,全得靠着当兵的自己种。
陕州这边节衣缩食,再往东边走就更不成样子了。第四集团军上下几乎总是灰头土脸的,没法子,连着五六个月没下雨,地上哪哪都是裂缝,只要一起风就是满身的尘土。军粮供应不足,部队在紧挨着黄河边的地方垦了不少菜地,孙蔚如司令还托曹二宝买来二十多台驮锅机和抽水机,产量虽然不大,好歹能减轻地方上的压力。
钱贱粮贵,日子艰难,新任的战区司令蒋鼎文只能一面催促地方上保证军粮供应,一面给各个部队划出屯垦区来。第四集团军的屯垦区在陕西眉县城东的横渠镇,部队要忙着战备,能抽出的人手不多,孙司令让人收编了秦岭里的一股土匪,加上96军的驮骡队,一共四百多人,好歹算是拉起了架子。
陕州有粮,不过不进洛阳。自打独立旅在洛阳城的粮店被抢以后,陕州出产的粮食蔬菜要么自家吃,要么运往西安方向。驻守潼关的第一师占了大便宜,虽然收不到“买路钱”,但是吃些便宜菜肯定没问题。夏天时的黄瓜、茄子、长豇豆,入秋以后有卷心菜和胡萝卜,这些日子又吃上了山芋和玉米,倒是比其他部队过的滋润些。原本独立66旅也有一样的供应,现在风陵渡归了27军,运往江北的蔬菜自然可以省掉。
孙蔚如司令也劝过曹二宝,洛阳以东缺粮,老这么怄气,吃苦受罪的只能是贫苦百姓。曹二宝却不为所动,养活城里百姓可是战区司令部的事情,他才不会在挨过一耳光以后把另外一边脸送上去。
当然,孙司令的话也没错,有人既然能挑唆百姓抢粮店,自然也会把城内粮价腾贵的事情往保安旅身上引。
弟兄们凑在一块合计了一下,山芋这东西不好摆,几十万亩地的产量可是近上亿斤,晒成山芋干、做成粉丝、发给军属烈属、供应西安市场、再留足陕州本地的供应,剩下的依旧哪哪都是,是得设法运一部分出去。
十月初日军进逼郑州,当时第三集团军没做抵抗便弃城而走,日本人烧杀抢掠,把城里的百姓折腾苦了。十月底第三集团军会同第四集团军一部击退了敌人,可是老百姓的日子依旧没好到哪去,灾荒年碰上兵祸,是要死人的。
曹二宝做主,让家里的车队往郑州送一趟粮食,玉米面、山芋各占一半,不管代价有多大,好歹也要全几条人命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