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看来苏家院分为四进,前堂、中厅、后厅、花园。『地址发布邮箱 ltxsba @ gmail.com』前堂厢房十间,上房十间,有账房、仓库、牛羊马圈、卸车场及护院武师的住所。中厅是会客、族会所在,另外各房的粗使丫头、下人分布在中厅的二十间厢房居住。后厅是老太爷、老爷、三位小姐、姨太的起居住所,贴身的家奴、丫头也在这里居住。再往后是苏家的后花园,花园仿江南水乡的园林风格,建有观景楼、卧房、书房、池塘、假山所有建筑以回廊连接,一年四季景色宜人。
********************************************************故事一:三小姐的画儿。
故事二:老爷的无名火。
故事三:孙彼得与赵汤姆。
故事四:大娶亲。
故事五:张齐开兵败。
结局:苍茫大地。
********************************************************【故事一:三小姐的画儿。】
从中厅往前,一条青石板路通往后厅,路两边罗列着左右各十二口青花水缸,路尽头是一扇朱红色大门,门上有块匾,上面写着「沐恩」家里人称这扇门叫「沐恩门」沐恩门是通往后厅的唯一通道,除非夜间有急事否则此门晚上八点准时关闭,早上七点准时打开。进了沐恩门迎面是个大院,左右各有两个跨院,院子中央有一个花坛,坛子中央种着一棵参天古槐,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古槐是苏家老祖亲手种下,到现在已经一百多年,这棵树是苏家的家宝,被喻为苏家繁荣昌盛的象征,因此老爷安排专人打理,一年四季精心照料。『地址发布页邮箱: ltxsba @ gmail.com 』再往前,青石板路尽头是一座大厅堂,上面也有块匾,写着「竹居」所以这里又称为竹居堂。蹬台阶进竹居堂,迎面大厅足有一百多平米,头顶有新装的电灯,门口有电话,正中央是石头屏风,上面刻着一个大大的『苏』字,屏风前面是红梨花木的桌子,桌子上放着西洋钟、景德镇官窑的整套茶具。桌子前面摆放着一把金丝楠木太师椅,椅子上有软垫。以太师椅为中心,左右两边各有八张椅子,其中左手第一、二张椅子上放有软垫。老太爷当家时这两个座位是周姨太和许姨太的固定位子。
竹居堂左边是卧房,右边是书房,绕过石头屏风后面是甬道,甬道两边有六间厢房,这是家奴住的地方,甬道尽头是一扇大门,再往里通往后花园。老爷日常住在竹居堂,老太爷及两位姨太住在东跨院,西跨院是小姐们的住处。东跨院规模略小,但建有一个大厅堂,门匾上写着「享年」享年堂与竹居堂形制一般,只是多了个小药房,老太爷近来身体不好,家里的大夫看不了,只好花重金雇了县城里东固医院的西医大夫,每日在此给老太爷看病输液。
西跨院的规避比东跨院又小些,院子里种着各色花草,有专门的花匠摆弄,精心照顾。院子中央还有石头桌凳,当年小姐们都在的时候,每到夏日晚间坐在石凳上乘凉观景,说说笑笑好不自在。但现在西跨院只住着三小姐苏小妹。
苏小妹十几岁去英国读书,去年年底刚刚回家,女孩子到外面历练一番果然与众不同,不仅会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而且喜欢文艺,言谈话语举手投足间带着一种特别的风采甚至让人觉得有些怪,她还经常说些我们闻所未闻的话,有时候说得很详细,连我们这些家奴听了都会脸红,我只当作疯话罢了。
六月,天气逐渐热起来。午饭后,烈日当空,一阵阵干热风穿堂而过,吹得人昏昏欲睡。竹居堂里静悄悄的,我在厢房里给老爷做针线活儿。门一开,一个俏皮的脸蛋闪现,我抬头一看是三小姐身边的丫头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