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感知双手的触感,慢慢向上移动,将坯体拉高。双手指尖内外相对,左手稍用力外扩逐渐拉薄坯体,可反复保持坯体的厚薄均匀。
苏渊开启流云手,身体如同练习过千万遍,动作逐渐娴熟,越来越得心应手。
高手要求,手到器成,器成泥尽,拉完后泥刚好用完,一点不剩。
除双手因拉坯沾泥,袖口和身上干干净净,拉坯机的台面和周边地上也必须整洁,没有丝毫泥点四溅。
现在瓷器工业化,多采用注浆成型与单刀机轮成型工艺,与古代手拉坯成型相差甚远,既缺少经典的手工气息,也难达到坯体轻薄的要求。
毛正聪曾经整整一年时间,只做刻花莲纹小口瓶一个造型。熟练做好这个造型后,把手扶在制好的坯体上,闭着眼睛就能感受到溪水潺潺般流淌的意境。
后来在龙泉陶瓷技能大赛上,获得拉坯状元,速度快,比第二名快将近一倍,可尺寸造型与规定不差分毫。
不止如此,同样规格作品,他用的泥只相当于其他选手的二分之一,可见老爷子的基本功何等扎实。
拉坯水平高低的最大区别,就是省料。如果手艺高,素胎几乎不用修就能达到规定薄度,最多表面平修一两刀即可。
既提高生产效率,又能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比如经过十几年陈腐的瓷土,用一点少一点,有钱都买不到,绝对是不可再生资源。
苏渊很快找到感觉,闭上眼睛,感受着泥土在指尖流动的触感,难怪叫流云手,仿佛丝丝缥缈划过指缝,妙不可言。
“零点二”
睁开眼睛,看着眼前第一次成果,满意点点头。幸亏是一个人,要是毛正聪看见,一定吓出心脏病。
好家伙,头一次就能赶上他苦练半辈子的水平
还让不让别人活了
这就是卵幕杯
苏渊拿起盈盈一握的小茶杯,存世极少,只有故宫保留一个。釉色白中泛青,玉质感极强。杯内有四朵白梅花暗花,润如玉,轻如纸。
没有底款,圈足外墙有长城图案,如果将每个凸凹单位看作为变形的九字,正好十九个,经过专家研究可能是昊十九巧妙将名字隐藏其中。
尝作卵幕杯,薄如鸡卵之幕,莹白可爱,一枚重半铢。按照记载古代一两等于二十四铢,也就是五十克的二十四分之一,两克不到。
苏渊用电子秤一看,足足三克多,看来还是需要大量练习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如果按照重量分析,昊十九的卵幕杯厚度绝对不会超过零点六毫米,除去底足重量,甚至更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