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百姓对阳琼玉彻底失望,掀起了民变,冲开了东边城门,欢迎静王进京。
阳琼玉这几日正心恍惚担惊受怕。听闻静王已经破城,吓得将杂牌军派出去迎敌。
城门大开也有姜玉景的推动,在北光军进城之时。她头一个支持阳琼晚,同时例数阳琼晚罪状。挑明她先前是为了大局假意降服,清和帝驾崩乃是阳琼华和阳琼玉联手促成。。
虽然某些官僚腹谤荣国公太不地道,但到了这份儿上也没人傻到拥护阳琼玉,陪着她一起担上乱臣贼子之名。
百姓恼恨阳琼玉胡乱点兵,又加上兵器铠甲不足,怎愿同有名的战静王殿下对上。被禁卫军驱使到阵前之后,纷纷倒戈,静王一方反而赢得更顺利了。
无心插柳柳成荫,顾晓晓在城外耽搁多日,如今百姓亲自开门迎接,全军上下正是气势如虹之时,她一鼓作气带着兵马冲向皇宫。
顾晓晓身穿白色明光铠手持红缨长枪,骑着高头大马率领军队,在百姓的簇拥下来到宫城之下。
静王进城的消息早已人尽皆知,百姓欢欣鼓舞,先前外面刀光剑影不敢出门,待大局定下之后,一些胆大的人冒着危险追随静王。
顾晓晓担心误伤了百姓,下令让全城戒严,姜玉景建议不如让部分百姓尾随也好造势,如今看群情激昂,皇城守卫表情挣扎多有动摇之意。
前些日子,京城中纷纷传言,阳琼玉名不正言不顺,与阳琼华联手谋害清和帝之后倒打一耙,生死存亡之际,静王殿下从北疆风驰电掣赶来。
虽然清和帝驾崩,但是静王殿下勇异常年轻有为,乃是青萝国天命之人,有风临天下尊贵命格。
顾晓晓在宫门之下出示虎符,同时宣读了清和帝遗命,对阳琼玉进行声讨。守卫宫门的护卫犹豫不决,大势已去,她们若继续效命于阳琼玉,恐怕祸及家族。
但此时投降,又怕静王秋后算账,介时同样是抄家灭族之祸。
正当禁卫军左右为难之下,顾晓晓下令,凡放下兵器投降者,未曾参与到谋害清和帝之事的人,既往不咎继续在禁卫军中任职。
此令一下,先前还犹豫的人已经有近半放下武器,剩下一部分左顾右盼之后,也放下了武器。
只剩下一小部分阳琼玉嫡系,自知罪责难逃,带着兵器朝后宫中撤。
阳琼玉怀着侥幸心理,以为禁卫军能撑一段时间,带着亲信在后宫中,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待逃兵与阳琼玉会合,阳琼玉方知已然穷途末路,她恶由胆中生,直接挟持皇夫作为人质,想要借他威胁阳琼晚。
正直壮年的妻主骤然离世,女儿是害死妻主的嫌疑人,又被庶女囚禁,皇夫不相信自幼受宠的女儿会做出这样大逆不道之事。
为了找出真相,皇夫这才忍辱偷生,如今被阳琼玉挟持,他恨不得生啖其肉。
存亡关头阳琼玉彻底撕掉了伪装,面目狰狞言语多有对先帝皇夫不敬之意。
眼看着阳琼晚人马越来越近,阳琼玉不能接受自己功败垂成,下令打算放火,临死也要拉着皇夫陪葬,同时烧掉后宫,让阳琼晚得到一个残破的后宫。
皇夫身边的老人为了活命,主动说出了宫中密道位置。
有了生路,阳琼玉这才打消了放火烧宫的想法,挟持着皇夫带着亲卫,从皇宫密道往外逃。
顾晓晓带人赶到之时,人去楼口,阳琼玉连同皇夫不见踪影。顾晓晓与皇夫向来是井水不犯河水,对他的失踪称不上伤心。
依着剧情中提醒,顾晓晓准确的找到了密道的位置,她带兵赶到时,发现密道入口果然有移动过的迹象。
阳琼玉自以为走的隐秘,却不知顾晓晓棋高一招。
两拨人马在密道中相逢,阳琼玉无路可逃,在牺牲了大部分亲随之后被生擒。
皇夫在动乱中胳膊受了伤,但性命无虞。
随着阳琼玉被擒获,历史近三个月的动荡终于结束,其党羽除顽固分子多束手就擒。
顾晓晓接手皇宫,将皇夫还有前朝太君安置在清秋宫中,派人好吃好喝的伺候着,并没交待如何处置。
皇夫要求见阳琼华,顾晓晓按下不表,处理起尚处混乱的朝堂。
请和帝中毒昏迷之后,阳琼玉把持朝堂,处理了一批质疑清和帝中毒真相的大臣。
阳琼华被关之后,其父族自然要申辩,阳琼玉直接将其削去爵位,京城官场经历了好一场动荡。
顾晓晓擒获阳琼玉之后,将她和阳琼玉关到了一处。据说阳琼华对她恨之入骨,两人在一起闹得鸡飞狗跳,甚至不顾颜面厮打在一起。
这些顾晓晓就管不着了,她并不急着登基,以太女身份彻查清和帝中毒之事。为了以示公正,顾晓晓请了宗室长辈以及朝中老臣共同监审。
公平公正的行为,让顾晓晓赢得了朝中一片赞誉。
京中百姓在此次政变中受惊良多,顾晓晓特地下诏安抚百姓,免除了部分税收,并对在动乱中流离失所的百姓进行补偿。
双管齐下,静王殿下的威望在民间达到了最高值,朝中重臣看到阳琼晚行事公允,没有借机大规模铲除异己。
顾晓晓征询过姜侧君的意见,她本不愿让姜侧君再回冰冷宫中,希望她能在宫外修身养性自由度过后半生。
但是姜侧君执意要重回宫中,同时拒绝在顾晓晓登基前搬到太后所居宫殿。
顾晓晓无奈只能顺从姜侧君的意思,清理起宫中阳琼玉和阳琼华的眼线,将宫中的乌烟瘴气一并扫除。
原以为最难是历经艰难险阻上位,离皇位近在咫尺,顾晓晓才发现这不是结束只是开始。(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