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黜陟使可不简单,一切地方军政都可以由其节制,换言之,姚启圣在朝鲜国平安道已经是封疆大吏一般的人物了。
在研究过地图以后,姚启圣很快就察觉出了程铭九对自己的信任与重视。平安道所处的位置在与满清仅仅一江之隔,西南面与之隔海相望的就是辽东。
在初受重用的惊喜与兴奋消退后,随之而來的就是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他很快就意识到了镇虏侯出兵朝鲜的真实意图,什么拯救被朝鲜打劫的商船与商人,这些可能都是借口,甚至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打下朝鲜就等于捅了满清东虏的屁股,说到底还是为了攻打满清做准备啊。
八月二十五,來自南京的第一批补给船队抵达汉江,随船而來的有今年刚刚招募成军的新军一万人,有各种急需的军资弹药,其中还有三卫军刚刚批量生产的秘密武器。
呯。
程铭九手中的火枪震颤了一下,百步开外的一个人形标靶应声而倒。
“这批火枪的精准度都可以与我手中的这把一样吗。”
他上下摩挲着火枪,爱不释手,满眼都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何斌刚刚从南京回來,特地带來了一名西洋人,名字叫艾伯特,据说此前一直负责三卫军的武器生产与研制,现在被派了过來,是受命为程铭九组建训练一支新型的模范火枪兵。
艾伯特从随从手中又接过一支同样规格的火枪,又从另一名随从手中接过了一支将近二尺长,形制介于短刀和匕首之间的短刃。只见他轻巧的就讲这把短刃插在了枪口的卡槽中,又扣好专门的固定卡子,一把火枪与长枪的二合一武器就此呈现于眼前。
“将军阁下,镇虏侯已经正式为这种线膛遂发火枪命名为崇祯十四式,几年夏天开始进入大批量生产阶段,首批的一万杆崇祯十四式火枪将全部装备三卫军驻朝鲜的军队。”
程铭九啧啧赞叹,“有了这种武器,我驻朝军如虎添翼,满清东虏也沒甚可怕的了。”
艾伯特继续介绍着:“装备这种线膛遂发火枪以后,方阵的组成形式与作战战术都讲因此而深受影响,此前镇虏侯就已经命人编写好了操典手册,还请将军阁下过目。”
艾伯特的排场很大,随从就有十几个人,其中一个人专门捧上了一本装订成册的操典。
程铭九久历战阵,尤其是对火枪和长枪的使用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他知道,只要这种可以在枪口中装上短刃的火枪在军中普及开來,长枪兵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燧发枪令人发指的精度与大幅度提高的射程,甚至可以压缩方阵的纵深,仅以宽大的战线就能形成足够强大的火力,如此一來,无论步兵亦或是骑兵的冲击,三卫军都是他们难以绕过去的梦魇。
他指着火枪上的短刃问艾比特:“这短刃可有名目。”
艾伯特点点头,“镇虏侯说了,这种短刃叫做刺刀。”
刺刀,刺刀。果真形象而又直接的名字。
程铭九已经迫不及待看到一支装备上这种利器的新军出现在面前。
很快,甄选新军的工作被提上日程,程铭九在解决了分赴各地任黜陟使的事情后,就一门心思的铺在了新新军的组建上。艾伯特并不对新新军的组成招募多发一言,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