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点多,沈溪先睡觉,到十一点多,陆岭共做好一大两小三个艾灸盒,按沈溪的计划,还需要四个,他把这些东西收拾好,洗漱之后,在沈溪额头上亲了一下,搂抱着她入睡。
第二天,陆岭把七个艾灸盒都做好,沈溪也在药店买了陈艾叶,搓成艾条。陆岭帮她把艾灸盒放置在相应穴位,正式用艾灸调理身体。
接下来的日子沈溪过得轻松惬意,医院那边就是按部就班地上班,没有魔鬼训练就轻松的多。师兄方建文那里有白内障手术她就去观摩手术,除此之外,就是调养身体,做美味的饭菜。
这天晚上,陆岭又给她煮了一份红枣桂圆鸡蛋红糖水,看着她小口小口地喝,满意地说:“调理身体真的管用,你已经两个月没痛经了。”
沈溪这才惊觉,她不是没痛经,她是没来月经。
以前月经也不太准,但不会两个月不来。
不会是怀孕了吧。
宫寒已经被她调理得差不多,就陆岭那个折腾她的劲头,俩人身体年轻健康,也该怀上了。
她放出精力探测小腹,竟然惊喜地发现子宫里有两个小小的孕囊。
她面带喜色说:“我好像是怀孕了,还是两个。”
“真的,你怎么知道?还是两个?”陆岭端着红糖水的手不稳,糖水几乎洒出来。
本来有没有孩子他无所谓,但是沈溪想要,他就想要。
沈溪觉得肚子里的两颗小豆好可爱,她摸了摸小腹说:“我根据月经判断,还有预感,等再过一个月我们去医院检查下就知道了。”
陆岭觉得她有时候就怪怪的,这次也没多想,手抚着她平坦的小腹,又捏捏她纤细的胳膊说:“怀两个的话你太辛苦了。”
很难想像沈溪纤细的身板,再挺个大肚子。
确实如沈溪所说,女人生存比男人难得多。
所以陆岭并没有像她那么兴奋。
沈溪脸上带笑:“一次生两个好啊,省事儿。就要两个就够,我们以后就不用再生了。”
晚上睡觉的时候,沈溪舒适地窝在陆岭怀里,问他:“到生产前我不想做那事儿,你能忍吗,忍不了我用手帮你。”
双胎风险比单胎高的多,沈溪想尽量平稳度过孕期。
陆岭把她往怀里揽了揽,在她额头上亲了一下说:“我现在是抱着媳妇跟俩娃,我当然可以忍。”
他的自制力很强,并且从来没让沈溪用过手,坚持认为这事儿两人都很享受,也要让沈溪舒服。
沈溪觉得他可能会忍得比较辛苦,她以后绝对不会再撩他,也会尽量避免俩人过分亲密。
到第三个月,沈溪上班的时候,顺便在医院查了下,确认是双胞胎。
陆岭惊喜坏了,除了高兴说不清心里是什么感觉。就是感觉很快就要给人当爸爸,不太适应。
他们把这件事告诉了双方家人。此后沈母经常送好吃的饭菜过来,陆父问给他们气的名字满意吗,不行他再多想几个。
奶奶直接过来一趟,给沈溪做了四套被褥,又准备了尿布、小衣服甚至把小棉袄棉裤也做好了,这才回去。
沈溪的小腹一直是平的,到第四个月,肚子才有个小弧度,之后肚子快速增大,到第七个月,不知道她怀了双胞胎的人都觉得她快生了。
吴大嫂还有姜彩凤特意来杭城看她,羡慕地说:“沈溪,你看你身上一点都没长肉,肉都长肚子上了。不过肚子这么大,你睡觉应该很累吧。”
为防脐带绕颈,沈溪大部分时候是右侧睡。
她们给她做了一个巨大的棉花枕头,睡觉的时候可以垫在肚子下,沈溪试了试,果然好用,肚子不再悬空,舒服多了。
吴大嫂问:“谁给你伺候月子啊,还有你这俩娃,出了月子就是你请假不上班自己也带不了俩,有人帮你带不?”
沈溪想想问:“我需要请个保姆,你用过那个李大娘她有空不,有没有带自己家的孙子孙女?”
吴大嫂说:“李大娘还真不错,品性好,干活麻利又干净,她最小的孙女三岁,俩儿媳妇没怀孕的,她有空带娃,我回去给你问问,看她愿意来不?”
沈溪点点头说:“那你先帮我问问,行不行的你跟段副政委说说,我们再给他打电话。”
吴大嫂点头:“我回岛上马上去问这事儿。”
得知沈溪怀孕,沈戍边就开始给她准备婴儿床、摇篮、还做了个木马、滑梯、跟秋千架,样样都非常精致,那个秋千架还带围挡,特别用心。
他把东西拉来时,屋子里摆了一地。婴儿床跟摇篮沈溪放到她跟陆岭的房间,木马和滑梯暂时用不着,就先放到父母家。
等沈戍边走后,沈溪给他汇款,给他汇了三百块钱。这些东西按质量和精细程度算,三百块钱差不多。
沈戍边收到汇款单,又给她退了回来,还写信说是父母给他的钱,让他做这些东西。还说父母看到这些东西特别高兴,说他能学门手艺也不错。
沈溪便没再坚持。
两个宝宝一个在肚子左侧,一个在右侧,在左侧那个宝宝特别懒,不爱动,每天早上沈溪起床后都要说:“左边那个宝宝,小懒包,你动一下。”
似乎真能听得见,几乎每次说完左边的宝宝都是动一下给沈溪示意。
两个宝宝严重挤占了肠胃空间,沈溪每天都要用精力梳理肠胃,否则肯定会便秘。
她这个孕期过得还算轻松,不知道那些普通的双胎孕妇怎么过来的。
到生产前,沈溪身上一点肉都没长,胳膊腿纤细,体重只比以前多了十七斤。
这种不往孕妇身上长肉只往腹部长的情况,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生产的时候沈溪也用了精力,生产也很顺利,产科大夫给她估的俩娃体重是九点多,生下来俩娃一共是十一斤。
奶奶高兴坏了,她说:“一只羊也是放,两只羊也是放,俩娃是累人点,但一起就拉扯大了,比养大一个又来一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