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迈与他交情不错,在齐王殿下跟前又说得上话,见不到殿下,见他也是一样的。
侍卫道:“不瞒你说,高总管去京畿巡视庄园去了。”
“那高嬷嬷呢?”福伯又问。
“可真是不凑巧,”侍卫道,“高嬷嬷也跟着同去的,回蓝田看侄孙去了。”
“关统领和宋副统领呢?”福伯仍旧不甘心,“马忠顺总在吧?”
侍卫道:“马忠顺陪着高总管去京畿,两位统领有旁的差事,也不在府里。你老人家请回吧,待高总管回来,我便将这事告诉他。”
“高总管这回要去几天呐?”福伯问。
侍卫想了想道:“京畿几处田庄巡视一圈,总得十来日吧。”
福伯无可奈何,在门外徘徊了一会儿,只得回了山池院。
……
随随的病情时好时坏,有时早晨起来热度退下来,看着似乎要好了,可到下晌又发作起来,竟比前一日更严重。
汤药一碗碗地灌进去,却没有半点效果。
这下连她自己都有些意外了,她从未得过这么重的病,浑身上下又酸又痛,骨头都似要融化了。
难道真要死在这里?
这个念头一起,似乎又是理所当然。她也是血肉之躯,又不是真的杀,别人会病死,她也会病死。死在她刀下箭下的人,难道每个都该死吗?报应不爽罢了。
怪的是,她并不难过,甚至觉得轻松,就像本来有一条漫漫长路,看不到尽头,可走到半道上,突然有人告诉她,不必再往前走,可以卸下肩头重担了。
只是桓煊的仇只报了一半,河朔的局面有些棘手,她担心段北岑应付不过来,还有她亲自建起来的那支女军,在别的将领麾下恐怕不好过。
她对春条道:“我还欠常家脂粉铺两匹绢,已准备好了,在橱子里,要是我有个三长两短,你叫人帮我送去,交给那个眉上有疤的店伙。”
她为防自己出意外,有备无患地在绢芯用密文写好了给段北岑的信,交代后事和河朔的部署。
春条急得好似热锅上的蚂蚁:“这大夫怕不是个庸医,照他的方子服了两天药,怎么也不见好?”
随随笑了笑:“疫病本就不好治。”
春条道:“定是那大夫本事不济,要是能请到太医署的医官就好了……”
本来他们家娘子得宠的时候,别说是太医署的医官,只要齐王放在心上,恐怕尚药局的御医也能请来,可如今……
随随笑着摇了摇头,她在军营里时常与疫病打交道,知道换了宫中的奉御来,用的也无非是这些药方。
“你别忘了把绢帛送去给常家脂粉铺,”随随道,“我不想欠人钱……橱子里的两端,包好了的。”
春条含泪道:“娘子放心,奴婢记住了。”
随随点点头,疲累地阖上眼睛,只说了几句话,她就又有些犯困了。
春条默默绞了把凉帕子敷在她额头上,又用丝绵蘸水湿润她干涸的嘴唇。
短短几日,她的脸颊和眼窝都陷了下去,偶尔睁开眼睛,眼里都没了往日的采,春条不敢多看她的脸,生怕自己又要忍不住落下泪来。
她只能在心里悄悄念佛经,祈求佛祖保佑她家娘子否极泰来。
然而事与愿违,午后随随的热度又高了起来。
她心里一松快,原本勉强压住的病势便排山倒海般地压来,好像要将二十多年的份一起还回来。
到了傍晚,她的意识已经不太清楚了,竟还打起了摆子。
春条听她口中喃喃低语,把耳朵凑上去:“娘子说什么?”
随随紧闭双眼,只是低低地唤着“殿下”,一声又一声。
春条的眼泪夺眶而出,跑到院中,一边哭一边捶门。
院外时刻有人守着,听说鹿娘子不好,连忙去找福伯。
福伯立即赶了过来。
春条隔着门哭道:“福伯,我家娘子怎么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勤勤恳恳地伺候殿下一场,便是他不要这个人了,好歹也是一条人命呐……求求你老人家,救救我家娘子,奴婢给你磕头,祝你长命百岁。”
说着跪倒在地,隔着门“咚咚”地磕起头来。
福伯听了也是心酸不已,他也算是看着殿下长大的,万万没想到他竟这样狠心。
“春条姑娘莫急,已叫人去请大夫了,老奴这就去王府。”
这时暮鼓已动,福伯也顾不上会不会遇上金吾卫,牵了马便向城北疾驰而去。
到得平康坊附近,一辆锦帷朱轮马车从坊门里驶出来,福伯只觉得那车看着眼熟,正思忖着,一人撩开车帘探出头来:“这不是福伯么,急匆匆的到哪里去?”
车里的却是豫章王桓明珪。
福伯以前在王府当差,豫章王时常来找齐王,他也是相熟的。
府里的事不该告诉外人,但他也知道自己去王府找齐王殿下,很可能又叫侍卫拦在外面,人命关天的事,也就顾不得规矩了,他便咬咬牙,将鹿随随病重眼看着快要不行的事告诉了豫章王。
桓明珪吃了一惊,平日的玩世不恭荡然无存:“你家殿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