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第一学期的选课,现在回过头来看,其实是有点儿稀里糊涂的。那个时候林曼迷信官方消息,听了学院dvsor的一些建议,好多都是挺没用的鸡肋。
关键还碰上了一个的学姐,林曼听她轻松地说这个也“有用”、那个也“挺好”,傻乎乎地选了17个学分的课。
简直是血的教训!
期末的时候差点儿被考试和论文逼到去跳铁门大桥,好几门课还因为贪多嚼不烂,勉强拿了b过关,不但绩点跳水,而且学到的东西都囫囵吞枣。
有些课程的介绍琳琅满目、花里胡哨,就像戴墨镜叼香烟跨着重型哈雷,专门骗小姑娘的坏叔叔,让你开头陷进去,接下来就只剩下苦海无边。
林曼还记得那门“艺术史”的课,教授的sybus(课程大纲)写得像邪教的宣传单一样蛊惑人心,等真的开课了,才发现每节课都要读100来页的英文文献。
一篇文章里关于一个同样的意思竟然有七八种不同的说法,挨个单词查词典,结果是个“处于蓝绿之间还稍微带点赭石”的颜色词!
熬了好几天的夜,辛苦憋出来的学期论文居然拿了个b-勉强及格,丢分原因竟是引用书籍目录没有严格按照格式**。
实在是惨不忍睹。
第二学期吃一堑长一智,林曼只选了12个学分,都是自己有兴趣但也不至于太变态的课。
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允许注课的时间最晚,她早早地就做好了两套选课方案。
万一第一志愿的课程都被高年级的学长学姐们抢走了,还有第二志愿保底。
到了选课开放那一天的凌晨12点,电脑、手机、pd全部打开刷选课系统,紧张程度堪比春运抢票。
甚至还有计算机系的学长开发了一个专门的选课软件,一旦某一门课有人退课,立刻提醒wtlst候补名单上的同学去抢注。
第二学期开学以后,林曼明显地感觉自己的状态比上一个学期好。
或许是得益于合理安排课业的时间管理,又或许是在她心中有了一个可以毫无顾忌依靠的角落。
程嘉煜主动联系林曼的时候也比以前多了,这让她又惶恐又惊喜。
其实很多时候,他们也并不是要实践或者过夜。
程嘉煜会带她出去吃东西,问问她学习怎么样,有没有好好吃饭,有次听说她正准备微积分的考试,还顺便给她讲了两道题。
看林曼一脸不敢相信的情,他嗤笑出声,“怎么了,难道我在你心目中是个文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