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三的下午,雨停了,午后的沈阳城阳光明媚。更多小说 Ltxsfb.com笔』趣『阁BQgXsw.CoM辽东的这个季节里,天气适中,凉爽而不失温和,是一年里最宜人的时候。
位于沈阳城西外的小道上,孙九娘抹了抹额头上的汗珠,看着河边筑起来的路基,原本的疲倦被驱散了三分,露出了一分微笑。她的身边,更有无数同样的女子穿着一身工作组放的短衫长裤,带着皮手套修筑路基。
第一批报名的妇人从沈阳出,抵达了三塔铺。
三千名女子在随军报名的学子手中被分成一个个小队,修筑地基,铺撒石子,陈设枕木。
甚至,哪怕以最苛刻的目光来看,一旦获得生机,这些女子的劳动效率竟是比起男子还要高。
当第一天的劳作完毕以后,三千女子在三塔铺开始休息。
随后……
当第二天的劳作开始时,这三千已经初步经受了训练的女子继续朝着下一个目的地行进。她们依旧开始初步的修筑地基,在她们的身后,下一批难民女子会在已经修筑一部分的基础之上继续修筑。随后抵达下一个休整点。
那里,有通过这一回抢修道路运抵而来的军粮。
大明的政治机器开始轰鸣,出全力开动之声。
在这一系列安排之下,沈阳辽阳等地难民安置压力骤减。伴随着铁路轨道的修筑,后方的粮食也开始迅运达前方,
无数从京师大学堂、国子监、南京师范学校等地应募而来的学子们组织着这一场浩大的工程。
营口港,辽河入海,造就了这里一片良港条件。
当朱慈烺抵达这里的时候,这里已然一派热火朝天之气。
金吾军、禁卫军、以及刚刚抵达的飞熊独立师都分派人手,开始在这里抢修行军码头。
来自帝国母体的庞大海量军需物资通过天津军港转运于此。
其中,最是亮眼的自然就是一艘艘细长漂亮的飞剪船。
这些飞剪船得到了最先的安排。
第一艘飞剪船到了。
临时码头里一阵晃荡,兴奋的手忙脚乱间,有人高声大喊了起来:“快看,是铁,是铁啊!”
“真的是铁?”
“一船的铁?”
“不是一船的铁,是一船又一船的铁!”
……
无数人兴奋得大叫。
就如同后世经常用钢铁产量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国力一样。这个年代一样适用。
而现在,来自京师钢铁厂出产的大量优质钢铁抵达了营口。
一船又一船的铁轨从船上运下,装载进了营口港。
不同于别处的港口,营口港里,叮叮当当的声音响了起来。
众人定睛看过去,纷纷都现了这一出不同寻常的地方。
叮叮当当的声音,那是铁轨车木轮在轨道上出的声音。
借着港口稍低的地利,一辆又一辆的铁轨车从港口车站里滑下,停在码头前。港口工人们鱼贯而出,将铁轨装入,驰往前线。
铁轨之上,细软的沙石地面上,一匹又一批驮马打着响鼻,朝着北方驰去。
朱慈烺站在高台之上,饶有趣味的看着一个个的港口女工:“这辽东的半边天,已然有半边是女儿家顶着喽。哈哈,有了这一批紧急赶运到的铁轨,我们就可以先将营口海运到的粮食紧急运送到海州。在海州,我们两头对接,一路从南往北,一路从北往南。哪些在沈阳等重灾区的难民们呢,一站接一站的南下,将难民的压力疏解到各处均摊,再依靠着修筑完毕的紧急军用轨道,我们就可以将海运到的粮食迅供应到沈阳了!”
“轨道,实乃兴国之利器啊!”回应朱慈烺的是从工部赶过来的宋应星。
宋应星是今年三月份被朱慈烺聘为工部尚书的。这位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科学家而今已经五十九岁了。
须皆白的宋应星过的并不算得意。
他早年有过目不忘之才,颇为师长喜爱,年纪稍大以后遍在奉新县县学为庠生。宋应星的启蒙期间了解了宋代四大家,周敦颐、朱熹、张载以及程颐。最终,宋应星选择了张载的关学。天文、声学、农学以及工艺制造都极为有兴趣。更是熟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其后,年少的宋应星奔赴南昌赴考,一举高中得了巨人的共鸣。
然则,或许是年少得意,或许是兴趣倚重过多,总之,当年秋天参加会试的时候宋应星却名落孙山。
如果是初次名落孙山,似乎也算不得什么。这样的事情,在这个时代实在是太正常了。只是碰上之前宋应星已有的名声,便显得颇为有些讽刺。
为此,宋应星与宋应升一同前往九江白鹿洞书院进学。只可惜,后来一直到了崇祯年间,已然到了宋应星的第三个皇帝时期,宋应星依旧没有高中进士。至此,宋应星终于死心。
一直蹉跎数年,也就是在崇祯四年的时候,宋应星才稍稍走上一点当时人们看来的正途:通过吏部铨选,他担任了浙江桐乡县令。也许是这一段官场生涯让他感觉到了疲倦与不适应,没多久宋应星就回了老家服侍老母。一直到了四年后,宋应星才得了一个教谕的职司,实际上是个不入流的官职。
其后,宋应星几经蹉跎,一直到了晚年即将退休的时候,也只是在凤阳府毫州担任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