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的空间向前延伸,屏幕显示的数据空间的平面积为五平方公里,高度为二十米。
“开始构建地形模式。”
平坦的空间肯定不是这次实验的目的,起伏的山峦、丘陵、平原等多种地形构造才是大家期待的结果。
两分钟后,地形构建完毕。
沈淮感叹道:“思维建模的速度要比计算机快上许多啊。即便用超级计算机,构建地形也要十分钟左右。”
接下来的实验是思维空间实验最重要的一个环境,也是最容易失败的一个环节,细节刻画。
在五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要有风、阳光、河流、要森林、动物、昆虫甚至微生物等等,这些需要思维进行极端细致的刻画也是思维波动最剧烈的时间段。
前四十多次试验,都是在这上面失败。人的思维可以想象宏观的空间和风景,但是对细节进行刻画时,往往不是那么深刻。
这一次,实验团队采用新的技术,让志愿者某种正在展现的细节进行聚焦,模糊未展现的细节。
实验人员对沈淮解释道实验原理,“某位客户在思维空间中运动或者观察到某个点,志愿者的思维就会在这个点进行集中,这个点的细节就会被放大,就会变得清晰。相反其余没有的空间就会变得模糊,甚至暂时消失。”
实验人员怕沈淮不太明白,更加深刻的解释道:“或许,我们这次试验推翻了唯物主义,是真正的思维所想空间才会有,思维不想,那么空间就会消失不见。”
这时候,大屏幕的细节开始变得清晰起来,娇艳的花朵,青翠的绿草,在空中飞行的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