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了,陛下!”
大秦将士眼角含泪,豪气干云,同样一饮而尽,摔碗于地。就连在场的王翦、王贲父子,都动容不已。
这一声陛下,既是叫秦始皇,也是叫欧阳朔。欧阳朔用他非凡的个人魅力,一下就征服了这群铁血铮铮的汉子,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奔赴沙场。
那一天的场景实在太过震撼,欧阳朔怕是一辈子都无法忘怀。
泱泱华夏,五千年辉煌,这般铁骨,如此血性,其实一直流淌在每一位华夏儿女的血液里,只要家国有难,就会迸发出让敌人胆寒的力量。
生而为华夏人,欧阳朔骄傲一生。
…………
两百余万大军,涵盖四国,鱼龙混杂,有慷慨悲歌之士,自然也不乏胆怯惧战,乃至对大夏心怀怨恨之人。
对这样一群人,朝廷做了两手准备。
其一,自然是西北战区的飞熊军跟鹰扬军,他们表面说是全军预备队,其实就是全军执法队跟监督大队。
不肯死战者,定斩不赦。
其二,就是他们的家人了。
两百万将士出征,他们的家人可都还留在中原,如果胆敢肆意妄为,或是不遵号令,就别怪朝廷殃及其家人。
用这样的筹码,不愁将士不战。
退一万步将,在归降大夏之后,他们本就已经算大夏军人。既是军人,为国出征就是天经地义之事,本就不该有什么抱怨。
吐蕃之战,是堂堂正正的大战,又不真的是纯粹去送死。
朝廷也早就有言在先,此番大战,跟其他大战是一样的,在战场上斩将杀敌均计战功,能获得相应的奖赏。
所不同者,估计就是这场大战更为残酷罢了。
但是残酷本就是战场常态,在他们入伍的那一天,就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所以说,从本质上来讲,将士们实在没什么好抱怨的。
朝廷做了这么多工作,就是希望,出征的两百万大军能拿出他们该有的精气神来,好好打好这一战,为帝国称霸亚洲大陆,奠定基础。
而不是说,希望出征的是一群士气低落的软蛋,真要那样,就不是去消耗阿育王朝,而是给敌军送经验去了。
为了这一战,朝廷也算得上是伤筋动骨。
近两百万金币的传送费用就不说了,相比其他开支,这只能算是小钱。最大的消耗,还是运输如此规模数量的粮草物资。
兼且又是要送到吐蕃这样的险地,成本不是一般的高。
再就是可预计的,堪比天文数字的阵亡抚恤金,从阿育王朝的态度,已经可稍稍预见到吐蕃之战的激烈程度,阵亡者绝不在少数。
如果没有此战,朝廷只需发放一笔退役金即可,而且他们退役之后,还能为帝国建设添砖加瓦呢。
这一进一出,账目都快有些算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