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便是雷霆之力了。
突如起来的风暴,让本就紧张不安的建业城更加惶恐,一时间流言四起,甚至已经有富绅之家开始举家南迁,到更南面的岭南避难。
就在此时,清军南下的消息传播开来。
这一下直如烈火烹油,将整个建业城炸开了锅。
逃难者不计其数。
奇怪的是,摄政王欧阳朔并未阻止,任凭百姓逃离,他只是带着三千神武卫,大摇大摆地拜访了驻扎在城外的刘良佐部。
刘良佐见了,瞬间脸色煞白。
待欧阳朔离开,已经回到建业的李靖就接管了刘良佐的五万部队。至于刘良佐本人,则带着家人亲眷,在一众亲兵护卫下,悄然离开建业。
谁也不知道,短短不过一个小时,在刘良佐部军营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桀骜的刘良佐乖乖交出部队指挥权,狼狈撤走。
有亲历者,只悄悄说了一句:“刀光很白,血很红……”
下午,李靖就带着五万南明军进城。
正如帝尘预料的那样,大夏四万禁军,辅以五万南明军,再加上军神李靖坐镇,多铎想在短时间内攻破建业,简直是痴心妄想。
更不用说,经李靖说和,六万大顺军余部已经在向建业靠拢。
远在四川的张献忠也已给出明确答复,只要南明军挥师北上,大西军立即出川,杀入大清境内,共同驱除鞑虏。
一张大网,已然向大清悄然罩下。
或许有人会纳闷,为何历史上清军一路势如破竹的局面,为何在欧阳朔介入之后,一下变得举步维艰,好像到处都是清军敌人?!
这并不难理解。
一则清军本身,无论是兵力还是单体战力,并不占据优势,尤其是在战争前期,甚至还处于绝对的劣势。
一开始的多尔衮不过是想趁明朝内乱时,入关占点便宜,洗劫一些物资跟人口,做着捞一把就走的打算。
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占下燕云十六州。
如果那时有人告诉多尔衮,说大清可以一统天下,怕是会把多尔衮吓的腿脚发软,打死他也是不信的。
直到李自成将吴三桂逼上绝路,多尔衮趁火打劫,顺利拿下山海关,其入主中原的野心才渐渐膨胀起来。
就算如此,怕也没有一统天下的胆量。
等到清军在北方辛苦剿灭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时,明朝一大半的领土、官员名义上都还在明朝治下,总兵力甚至还超过清军。
奈何,就算在这种时候,明朝内部都还忙着内斗,为了一个皇位,争的是你死我活,给了清军足够的时间来剿灭大顺。
等到大顺覆灭,清军才算真正立了起来。
就算如此,南北双方也不过是平分秋色之局,没有说哪一方就真的占据绝对优势。
南明,大西,包括后续的政权,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就被清军一一剿灭,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算整个南方缺少一位能力挽狂澜的猛士。
高杰等军阀就不说了,史可法最多只能算是名节之士,算不上大才。
直到欧阳朔的出现。
论手段,欧阳朔甩其他人一条街;论实力,二十万异人军团就是最大王牌。再加上李靖、郭子仪等一干大将辅助,整个局面自然就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