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充其量是个小插曲,却让人有些紧张,不过向伯和朱达他们都没有说话,沉默着走过了吊桥,进入了郑家集,到这个时候朱达倒是明白,关卡那个棚子里搞不好是经验丰富的老江湖,有什么可疑不对的,都是靠他们来察觉发现。
向伯领着他们向前走去,路两边店铺有的开始上铺板准备打烊,而酒馆这样的地方正到营业的时候,门前伙计殷勤招呼,偶尔门帘掀起,酒菜的香气和欢声笑语飘出来,格外的吸引人。
“这边酒馆饭铺不多,前面那路口拐过去,那才是花钱玩乐的所在,喝酒赌钱还有那个什么的都有。”
听着向伯的介绍,朱达禁不住暗笑,这郑家集内肯定有风月场所,向伯说顺口了后来才注意到在孩子面前说这个不合适。
“就算怀仁县城里这样的街道也不过两条而已,郑家集可就一条半了,这边不含糊。”
他们这边说得高兴,偶尔路过酒馆或是客栈,门前的伙计都是不理不睬,丝毫没有招呼的意思,在这通衢之地做生意的,自然分得清贫富,值得不值得招呼。
朱达他们当然不会在意,在秦琴的指点下向前走了一段,朱达想起件事,快走几步问道:“师父,那块木牌是怎么回事,怎么见了那牌子,咱们就不用排队了?”
向伯没有什么藏私隐瞒,从怀里掏出牌子丢给朱达,巴掌大的木牌上面刻着“升平”两个字,后面则是写着数目字“六十七”和向伯的名字,牌子很简陋,谈不上什么做工美观。
“这牌子是三年前发下来的,靠这个牌子,大柜能管得到的地方都会给方便,拿货出货,也要靠着这牌子做,做得好的,这牌子就能多留些时日,乱做不做的,这牌子会收回去,定时会有人查这牌子,在大柜上有本帐,每个拿牌子的都在上面,有人想钻空子,结果三天就被查出来了......”
这边滔滔不绝的说着,朱达听的仔细,不想漏下一个字,这升平盐栈还真是有人才,这块木牌就是每个盐贩子的身份凭证,向伯所说的所看到的,仅仅是很小的局部,从更大的方面看,升平盐栈可以掌握到最基层的分销商,也就是说,严密掌控了一个分销网络,有这个网络在,就可以更有效率的进行分销贸易,甚至可以做别的。
不知道想出这套制度的是何等人,朱达刚要感叹,却想到自己在这个时代没见过什么世面,或许这套制度并不稀奇,而且这些放在那二十多年的人生中就太常见了,可能从古至今有个传承,只不过自己不了解。
“想出这个的真是大才,居然把衙门那套用在这上面。”向伯感慨说道。
还没等朱达发问,女童秦琴已经从筐里探头出来,指着前面兴奋的说道:“那就是我家了!”
顺着秦琴所指的看过去,却是个不小的商铺门脸,也挂着灯笼,映着牌匾上几个字“升平盐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