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从东汉至东晋更是因社会动荡,顾不得六礼,仅行拜时拜公婆之礼,连合卺仪式也不要了。
直到隋唐,皇太子才恢复行亲迎礼,帝室成婚也照六礼行事。
宋代官宦贵族仍依六礼,民间则嫌六礼繁琐,仅行四礼,省去问名和请期,分别归于纳采和纳征。
《朱子家礼》连纳吉也省去,仅取三礼,三礼也成为明代的定制。
清代仅重纳采、亲迎二礼,中间加女家铺房一礼。
清代《通礼》载,汉官七品以上才实行议婚、纳采、纳币、请期、亲迎五礼。
清末后,六礼演变纷繁,也就逐渐衰落了。
纳采婚姻礼仪。
为六礼之首礼。
男方欲与女方结亲,请媒妁往女方提亲,得到应允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
用雁。
”古纳采礼的礼物只用雁。
纳采是全部婚姻程序的开始。
后世纳采仪式基本循周制,而礼物另有规定。
清代的纳采多为定婚礼,与历代不同。
问名婚姻礼仪,六礼中第二礼。
员即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
取回庚贴后,卜吉合八字。
《仪礼·士昏礼》“宾执雁,请问名;主人许,宾入授。
”郑玄注:“问名者,将归卜其吉凶。
”贾公彦疏:“问名者,问女之姓氏。
”纳吉婚姻礼仪。
六礼中第三礼。
是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
古时,纳吉也要行奠雁礼。
郑玄注:“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婚姻之事于是定。
”宋代民间多以合婚的形式卜吉定婚。
至明代,以媒氏通书、合婚代之。
清代,纳吉一仪已融于问名和合婚的过程中。
民国时期,无纳吉仪,只有简单的卜吉习仪,多将女方庚贴放置灶前,如三日内无发生异事,则认为顺利,就拿男女庚贴去合婚。
纳征亦称纳成、纳币。
婚姻礼仪。
六礼中第四礼。
就是男方向女方送聘礼。
《礼记·昏义》孔颖达疏:“纳征者,纳聘财也。
征,成也。
先纳聘财而后婚成。
”男方是在纳吉得知女方允婚后才可行纳征礼的,行纳征礼不用雁,是六礼唯一不用雁的礼仪,可见古人义礼之分明。
历代纳征的礼物各有定制,民间多用首饰、细帛等项为女行聘,谓之纳币,后演变为财礼。
请期又称告期,俗称选日子。
婚姻礼仪。
六礼中第五礼。
是男家派人到女家去通知成亲迎娶的日期。
《仪礼·士昏礼》“请期用雁</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