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段时间忙于善后齐明渊谋反之事,被滕辉月毫不犹豫的维护感动得忘乎所以。此时醒悟过来,当真痛楚万分。
“皇后平身。”文帝压抑情绪,声音沙哑。
自小一起长大,滕辉月如何听不出文帝声音里的失意,心里微微一颤,半垂着眼,没有看他“谢皇上。”
“皇后坐吧。”文帝道,不再靠近他,返回御座。
陶福担忧地小心看了一眼文帝,又看了一眼滕辉月,不明白原本好好的一对夫妻又在闹什么别扭。不过他不敢多言,毕恭毕敬为文帝的心尖儿皇后奉上他爱喝的茶。
文帝喜欢滕皇后的一切,连喝茶的口味,都随了皇后的。这一点从端承王府到皇宫,都不曾变过。
文帝让陶福出去,然后问滕辉月“皇后此次前来,所为何事”
安国公府是滕辉月的娘家。安国公府涉及谋反,又以滕辉月的救驾之功将功抵过,并没有多大损失。但与明帝时的如日中天,确实不可一概而论。文帝对滕辉月心怀愧疚。如果他开口为安国公府说项,文帝无论如何也会补偿一二。
滕辉月根本没有这个心思。他对政事兴趣不大。文帝对他心怀愧疚,他对文帝亦是心虚。这次齐明渊的事,虽然结局是好的,但整个过程,滕辉月瞒着文帝的可不是一丁半点。明帝交给他的暗部是他保命的法宝,他可没有拿出来的意思。
文帝没有对他兴师问罪,滕辉月也装傻,当没有这回事儿。至于安国公府和汝南王府的境况,汝南王府不提也罢,滕辉月不熟,而且一个王府能养出三个逆谋,滕辉月对汝南王齐澈这个舅公当真无话可说。安国公府因他为皇后已经显赫到极致,再进一步就是谋朝篡位了。韬光养晦,低调行事才是正道。只要他这个皇后一日还在,安国公府的荣耀就不会丢失。
因此,滕辉月对文帝对安国公府和汝南王府的处置,没有半点意见。
滕辉月想和文帝谈的是另一件事。
“皇上,本宫听说,逆谋者凌氏,已经畏罪自尽。”
文帝颔首“不错。她在诚策郡王府的佛堂里服毒自尽。”凌氏是毒害明帝的真凶,可能还和高帝的壮年崩逝有关,可谓齐氏一族的罪人。她死了,事情却没完。所有与她有关的涉事之人,都不会有好下场。
滕辉月的桃花眼里闪过一抹恨意。如果不是这个女人,他和明帝何至于此他实在嫌她死得太便宜
“皇后想报复凌氏”
“人已经死了,本宫就是鞭尸,又能发泄多少怒气”滕辉月冷冷道。深吸一口气后,他肃容问“皇上以为,凌氏其人如何”
文帝一愣,略一思索“心狠手辣,城府深沉,若任她妄为,对我朝不利。”
后宫的刀光剑影,令文帝从来不会小看女人和文子的破坏力。他对凌氏的评价很中肯,并没有因为凌氏犯下的罪行而故意贬低她。
能历经三朝不倒,把几任帝王玩弄于鼓掌间,连英明如明帝都着了道,又借齐明渊之手引起内乱有这么一个深恨齐氏皇室的妇人在,即使是文帝也感到不寒而栗,对她极为忌惮。若不是在明帝的手段下,一步一步露了形迹,单凭文帝恐怕也揪不出她来。
“皇上,本宫认为,凌氏此人,当得了算无遗策这四个字。”滕辉月道,“这次凌氏伏诛,固然有吾等之功。但皇上不觉得,太顺利了吗”
107
文帝是个聪明人,闻滕辉月之言,顿时脸色一正,如醍醐灌顶,皱着眉思索起来。
他总算觉出心里的违和感是什么回事儿。
观凌氏多年来的谋划,她绝不是一个贪功冒进的人。偏偏这次她在幕后策动齐明渊谋反,俨然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架势,并且在失败后毫不犹豫自尽。这过程看似合情合理,然而以凌氏之能,齐明渊的谋反怎么会如一场闹剧一般,来得那么快,又结束得那么快呢
更何况,动乱过后,最大的得利者是文帝。以凌氏的心计,真的没有想过这个结果
她深恨齐氏皇室,又怎么会把这样的好事,借由她的死亡,送给文帝
按理说,动乱之后,文帝应该对此深想一番,并且察觉到其中的不对劲。
但齐明渊之死,凌氏之死,通过动乱削弱了臣权,巩固了帝位,这一桩一桩的事情,环环相扣,不断去除文帝的心中之患,令他放下了戒心,沉浸在一片大好形势当中。
如今被滕辉月一点,文帝立时醒悟过来,背后惊出一身冷汗。
滕辉月同样脸色凝重。
他对上一世发生的事情,记忆越来越模糊。在阿劫出生后,更是再也想不起来。接掌明帝交给他的暗部之后,他十分努力补足其中的知识。虽然他天资聪颖,但架不住情报涉及面的庞大复杂,如今自觉也仅仅掌握了皮毛。即使有得力的下属相助,可是他们接受的训练有其局限性,只能着眼于小处,没有掌控大局的眼光。
最终滕辉月依然只能靠自己摸索。
齐明渊逼宫谋反在滕辉月眼中不是一件严重的事,齐明渊背后的势力才是滕辉月关注的重点。尤其在揪出凌氏这个罪魁祸首后,滕辉月知道她是害了明帝,还想害阿劫的黑手,简直出离愤怒
可是凌氏死得太干脆利落,纵使滕辉月有千般报复的手段都施展不开,险些憋到内伤。把凌氏手底下的势力连根拔起,是他唯一能发泄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