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酒吗?”
小军官有点诧异,心想一直听说琼海镇的军纪非常严明,难道他们允许在军营中随便喝酒?但对方的回答立即打消了他的疑惑:
“不是酒,是肉……”
主人掀开泥封油纸,用随身匕首从里面挖出一块块固体放进桌上餐盘,在座的大明军军官们都有些惊奇的看着那东西:粉红色的一坨坨,有点像是掺了猪血的面团,哪一类动物能长出这种肉来?
“我们管它叫‘坛子肉’,尝尝看吧,味道很不错的。”
在主人的劝说下,客人们半信半疑夹起一点尝了尝,果然有点肉味,只是不太多。既没筋也没骨头,感觉倒像是某种混合了肉酱的面食。但味道确实不错,有一种奇异的鲜味和香气缭绕在舌尖。
客人们很快接受了这种食物,他们学着主人的样子把肉片夹到馒头里一起吃,同时对其新鲜美味大加赞赏。这让对面的琼海军士兵也很高兴:
“……是啊,我们也觉得味道挺好的。而且又很方便:可以直接生吃,也可以油炸,烧烤,炖汤,或者就象现在这样夹在馒头里……都行。味道总比腌咸肉要好一些……保存的时间又长,随时随地打开坛子就能吃。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长官总爱说它是垃圾食品。他们管它叫‘午餐肉’……说它除了方便一点之外没有任何好处。”
——这些明朝居民当然不能理解现代人对于火腿肠的腻味,尤其是他们知道在吴南海主持的食品加工厂中,用来制作这种“坛子肉”罐头的全部是屠宰场下脚料。此外为了保存时间长久,在肉罐头的配方中加入了少量防腐剂。尽管吴南海保证说用的防腐剂也都属于天然材料,少量食用对人体肯定无害,但现代人谁敢相信食品商的话呢?哪怕吴南海是跟他们一伙的。
不过在军队里这种“坛子肉”罐头倒是超级受欢迎,在吴南海的食品厂里刚刚拿出样品,都还没定型的情况下,军事组的后勤部门就立即下了一大笔订单——根据琼海军的后勤条例:士兵每天都需要摄入一定量的脂肪和蛋白质以保证其营养均衡,在驻地时可以通过自建养殖场解决,出征在外的就比较麻烦了。
这次大军出征山东,后勤部门从活猪到腌肉都准备了一大批,搞得非常麻烦,连船上舱位都不好安排。以后都换成这种深加工产品就简单多了——只需要把数量计算好,定时发送一批肉罐头过来就行。想吃生鲜你们自己在当地设法解决吧,反正咱后勤是满足条例要求了
当然这是未来的理想情况,当前这种“坛子肉”罐头的产量还远远达不到完全取代腌腊制品的地步,包括罐头肉的配方与添加剂种类也在反复修改调制之中。所以每一批的肉罐头口味都会略有不同。而琼海军的山东部队也是除试验人员外,第一批真正品尝到这种罐头肉的实战部队。
不过无论什么口味,在下面的试吃部队中反响都很不错。毕竟在海南岛的食品厂中大量使用了香料,并且他们现在已经可以熟练使用各种海产品作为天然味精进行提鲜。为了保证对山东部队的及时供应,后勤部门催货催得也比较凶残,往往一批新产品刚下线就直接被送上了运货船,连食品厂内部存货都留不下来。
所有能够从后勤手中领到这些“坛子肉”的琼海军士兵们普遍将它当作一道很拿得出手的大餐用来招呼客人。而那些初次品尝到这种滋味的大明军官兵,更是将其视为美味佳肴。
…………
由于这一坛子“肉”的关系,餐桌上的气氛很融洽。看着眼前这些应该没什么心计的毛头小伙子,几位颇有经验的明军军官忍不住旁敲侧击询问:琼海军为何要给那些战俘吃白面?若是为了收拢人心,这代价未免太高,要知道就算是他们这些大明的中下层小军官,也不见得顿顿都吃细粮的。
结果那几个短毛兵却完全摸不着头脑,只互相看了看,说上面配发什么粮食下来就吃什么,也没说要单独另给俘虏准备。其中更有一个傻头傻脑的愣小子想了半天,说他到码头的补给船队那边去帮过忙卸过货,看见那边大洋船上运来的全都是大米白面,压根儿就没粗粮啊……
其实对于琼海军的后勤部门来说这很正常——海南岛总部那边并不缺乏粮食,但运输船的吨位却有限,肯定首先输送优质粮过来。在海南岛上的仓储中还是有不少甘薯山芋之类粗货用于应急的。不过在山东这边的大明军眼里看来却完全不对味了——如果这帮短毛不是在刻意炫耀的话,他们的粮食储备究竟充裕到了何种地步?
这顿饭吃下来,几乎所有在场的明军官兵脑子里都显出一个问号:海南琼州岛,当真还是那传说中的偏远蛮荒之地吗?{<a href="http://" target="_blank"></a>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