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九年九月中,李世民在平壤发布诏命,除***国,在原百济、***地设安东大都护府,安东大都护府下设两个大都督府,分别为熊津大都督府和安东大都督府,两个大都督府所辖之地为原来的百济、***地。
安东大都护府治所暂设在平壤,熊津大都督府治所在熊津城,安东大都督府治所在辽州。
诏命中以李业诩为安东抚慰使并领安东大都护府大都护,总理安东大都护府事务,苏定芳为检校大都护,协助李业诩处理安东大都护府境内的事务,水师将军郑仁泰为安东大都护府副大都护兼熊津大都督,扶余隆为副大都督;右卫大将军牛进达为副大都护兼安东大都督,高男福为副大都督。
在安东大都督府下设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分别由左黑达、程名振、薛仁贵、僧信诚等人任都督,原***国内一些酋长及有功者授以刺史、令等职;熊津大都督府下设五个都督府、三十七州、二百五十县,除都督外,各州县的官吏大部都是以原来的官员留任。
李世民同时下诏委以金春秋为左领军卫将军、金庾信为右领军卫将军、阏川为右监门卫将军,俱随李世民回长安任职。
尔后李世民又发布诏命,组建东夷道行军部,以李业诩兼领东夷道行军大总管职,节度众军,以郑仁泰、金胜曼为副大总管,李业嗣、程处默、尉迟宝琳等为分总管,将在明年伐倭国。
李世民同时传诏令与倭王孝德,令其除“天皇”号,行大唐年号,并向我大唐称臣纳贡,同时令倭国赔偿大唐因倭国助百济攻击我大军遭受的损失,让倭王孝德亲自到长安来请罪,若不尊令,我大军将伐倭国…
李世民如此快速发下达了多份诏命,让随征的官员及将领们都很是吃惊。
要知道如今***境内还没最终平定,一些城池还没被我大军控制,北面曾协同***抗击我大唐军队的靺鞨势力还不小,讨伐与否还未最终决定,皇帝就宣布组建了安东大都护府,并马上任命了所有的官员,虽然说皇帝在事前与许多人进行了商议,但各人所提的意见却大相径庭,一些人甚至还是建议复***、百济国,以羁縻治之。
但如今,李世民却并没有采取大多数人的意见,也没再进行集体的商议,即下了诏令,皇帝如此的强势太出乎朝臣们的意外了,但这样的决定,没有人敢去反驳。
在各项诏命颁布后,李世民也即宣布皇帝御驾将回长安。
这一命令又让很多人吃惊,皇帝如此快做出决定,准备回京,肯定是朝中重要的事牵挂着他,急需回去处理。
那到底是何事?有关太子的?或者是关系到被看押在辽东的长孙无忌、张亮、许敬宗等人?
除了皇帝没有人明白,李业诩也不知道。
只是李业诩并没有如其他人那般震惊,李世民早些日子已经和他说过此事了,李业诩想着的是李世民不抓紧时间回长安的话,那就要待来年了,好几个月时间呆在平壤,想必李世民也不乐意,从长安出来快一年了,多年安逸生活过下来的李世民,有可能已经厌烦了这种出征的艰苦日子,想尽快回到长安去享受一下,同时将长孙无忌、张亮等人的事处置好,以免引起朝中混乱。
在诸多大臣们对以李业诩为安东大都护,苏定芳为检校大都护这样的命令也不解的同时,李业诩却一下子明白了李世民的用意,那就是战事结束后,苏定芳将正式行安东大都护职,而自己将率军回京。
李业诩觉得皇帝如此做,目的可能有好几个,一则在出征倭国结束后,马上让自己回京,这样可免去拥兵自重的担忧,二则让自己属下的主要将领都在外任职,使得自己能号令的将领少去很多,在京中的影响力也少去一些,却了这些还可能有更深层次的目的,李业诩一下子想不出来。
只有一点让李业诩意外的是,皇帝除了将新罗国内三大权臣委在各卫将军职,并令他们到长安任职外,并没对新罗事务做出进一步的处理决定,新罗王金胜曼也没有什么授封,这和他与李世民商议时候李世民的态度不相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