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事汤若望没有目睹,那就是在他诚惶诚恐的从殿中退出来后,皇帝因为太后的这番话反而越发狂暴起来,他拔出了他的宝剑,宣言他不是胆小鬼,更不会放弃祖宗江山,他一定要亲自出征,或胜为死!
为了坚定自己亲征的信念,顺治用手中宝剑将他的御座劈成了碎块。太后见状吓得不轻,试图劝说皇帝冷静,既然南方吃了大败仗,那明军的士气肯定高涨得厉害,这时候皇帝亲征未免不智,也太过冒险,不如仍如当年孙可望、李定国例般,让汉人大臣们去应对此事,直拖到事情再有转机。随太后一起来的苏嘛喇姑也尝试着相劝皇帝不要亲征,但此举未却让皇帝更加生气。
顺治已是骑虎难下,他早已命将亲征的消息公谕天下,禁旅八旗、粮草辎重马上就能准备妥当,这时候说不去了,他这脸往哪放?
顺治不想满天下的人都说皇帝是因为南方的大败吓破了胆子才不敢亲征,所以他打定主意一定要亲征。但在第二天,他却委婉向内大臣们表示,亲征的兵马过于单薄,是不是可以再抽调些兵马。
西南那边暂时是指望不上了,原先顺治还想着他亲征南下,多尼从云贵北上,两相夹击周逆的太平军和那些顺军闯贼余部,一举荡平两广,可现在随着罗托和赵布泰的惨败,多尼根本无力北进,甚至连粮草都缺乏的很。现在的情形倒像是顺治带兵去解救多尼,自来都是臣解君危,可没有过君解臣困的。
广西的大败和南方明军拥一个从未听闻的唐王监国,让顺治烦心的同时也是忧心忡忡。前日户部统计,大军于西南军饷已经开支九百多万两银子,加上闽、粤战事,每年需要开销千余万两银子。这笔数是大清全年总收入的一半,国库已经捉襟见肘,收不敷出,更何况现在还要筹备皇帝亲征大军的钱粮。有官员言道,现在的国家财政比起前明崇祯时怕是好不到哪里去。
洪承畴上疏请朝廷让吴三桂镇云贵,顺治心里多少还是有些犹豫的。吴三桂先前以兵衰之由推诿入缅进攻之事,那时正好周逆太平军入了广西攻占了湖广,云贵大军不能轻动,所以吴三桂的兵马确是不能轻动。可如今,吴三桂休整了近半年却不见他有所行动,而周逆的太平军也无力西进贵州,这当口,顺治便是不用吴三桂再去擒杀那个已经失去价值的朱由榔,可吴三桂自己总要向皇帝表示一下吧。他却好,赖在滇西不动,可见其用心险恶。
洪承畴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好端端的怎么想起为吴三桂请藩云贵来了?难不成真如御史们所言,他和吴三桂是师生串通,狼狈为奸不成?朕知道你儿子当那个礼部侍郎不是他的本意,朕也知道你救子不得,所以朕依旧信任于你,让你到云南帮办军务,替多尼出谋划重,可朕不是让你替吴三桂出主意的啊!
顺治有些生气,觉得洪承畴辜负了他。深夜于床上时,他辗转难安,忽的有些担心。他马上就要南下亲征那个周逆,可儿子们还年幼,万一亲征有什么不顺,或有什么动荡,恐大清朝经受不起。
但再担心,亲征之事如箭在弦上,不发不行了。
不管怎么说,这事都事关皇帝的威严,关系到顺治的脸面。要知道,当初可是他一力坚持亲征,强行在议政王公大臣会议推动此事的。
皇帝开口,那便是金言。
为了安全起见,顺治觉得对吴三桂还是须有些防范,他召来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四个亲信奴才商议此事
书评被不少书友指责,更新慢,拖情节,骨头无言以对,只能压缩。但再压缩,方方面面的事都得着笔交待一下吧。
本书毕竟是历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