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素,关于李某的封赏,朕希望政事堂早日议妥。”柴荣嘱咐完毕之后,又和范质商量了一阵子,怎样削弱张永德和李重进的潜势力的方法。
拥重兵于京畿的张、李二人,才是柴荣必须时刻警惕的心腹之患!
远在灵州的李中易,一天都没闲着,从俘虏来的几万党项奴隶之中,又挑选了两千人,补充进了郭怀的骑兵部队之中。
这么一来,李中易的手头的机动力量,眨个眼的工夫,就壮大成了五千多人。
左子光有些担心的提醒李中易:“老师,五千骑兵,我汉军只占四成,党项人倒占了六成,万一将来有啥变故,后果不堪设想啊。”
李中易微微一笑,解释说:“我汉军骑兵人数虽少,却是抱拳成团,何怕之有?再说了,党项骑兵的人数虽多,最高编制也不过是百夫长一级罢了。将明,我来问你,秦为啥可以灭了六国?”
“六国心不齐,让秦远交进攻,各个击破。”左子光毫不迟疑的给出了正确的结论。
李中易点点头说:“自从我掌军之后,一直强调制度大于一切,只要定期轮换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党项奴隶骑兵之中,即使藏有野心家,也难以壮大嫡系势力,此所谓流官制是也。”
“老师,您不是一直强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么?”左子光自己就管着军令事宜,他当然知道,就算是郭怀,要在灵州辖境内私下里调动兵马,都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
左子光心里很清楚,军政和军令分离,并不是李中易的创举。从中唐时期开始,朝廷以枢密院分禁军和宰相之军权,也是同样的道理。
但是,李中易掌军,比朝廷更注重制度和细节。撇开步军不提,在朔方马军之中,十夫有假镇抚,百夫有镇抚,千夫有镇委。
统军大将要想调动区区一都的兵马,都必须同时出示李中易的签押,以及由参议司发出的调兵令,并且需要平级的镇委认可。否则,就是谋反。
有了这种控制严密的军事调度的制度保障,大将们私下调动军马的难度,令人难以想象的高。
假镇抚、镇抚以及镇委,这些人全都出自李中易的牙兵营,经过长期近距离的考察,才下放到各个基层部队的编制中去。
当然了,有得必有失。如此严密的调兵制度,在帅府面对仓促的变乱之时,诸军的反应速度必定会大大降低。
不过,这个左子光眼里的大问题,并没有难倒李中易,在灵州的几个月中,他的牙兵营已经扩充到了千人。
一千多武装到牙齿的牙兵营,在灵州城内,足以应对任何突然事件。
左子光心想,如果朝廷也采取了李中易的掌军方法,这天底下还会出现藩镇么?
听了左子光的疑问,李中易慢条斯理的喝了口茶,这才笑着解释说:“咱们灵州和朝廷的局面大不相同。如果陛下想这么干,别说张永德和李重进不可能答应,就算是赵匡胤都必然会和朝廷离心离德。嘿嘿,朝廷家大业大,牵扯和顾虑也比咱们大得多。”(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