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老者又再一次躬身行礼,郑重其事的说道:“还请侯爷细讲,吾等当洗耳恭听!”
“诸位捐资助学,这是大功德,将此功德录于碑上,以供当世之人,及往后在此间进学之学子瞻仰恩德,这是自然之理也。盖因若无诸位慷慨解囊之举,又岂有学子进学之处?而百姓对诸位的商户感恩戴德,诸位的商户也因而有了一个极好的名声,往后有了相关的生意,先想到的就是诸位的商户,诸位生意更加兴隆,也是善举所带来的回报。而学堂既成,便如本侯庄中学堂一样,无论孩童出身与贫寒贵贱,皆可入学。而既是无论出身,那诸位之子侄,自然亦在此列。学堂成后,本侯泾阳书院之学子,即可为这些学堂中学子之师。而这些学子小有所成之后,便可入泾阳书院进一步进学。泾阳书院是何等地方,诸位也是知道的。不是本侯自夸,泾阳书院的学子,陛下亲口说过,皆为出将入相之才,日后选贤任能,泾阳书院卒业之学子,当优于考虑。诸位的子侄辈到此就学,出来之后亦是人才,岂会难得朝廷启用?”夏鸿升笑道:“呵呵,诸位莫要看现如今泾阳书院都是在往里面贴钱,再过几年诸位且再看看,泾阳书院就不须再靠本侯养着了。这投资教育,学堂之事,里面赚钱的门道也有许多,还是口碑名声同钱财之利齐得,眼下不是时候,且卖个关子,不与诸位明说,到时诸位距离泾阳书院最近,本侯自然是先行考量同诸位合作的。”
“侯爷!小的愿意资助学堂!您说吧,要小的出多少?!”话音刚落,就立刻有一商贾站了出来,问道。
听他一说,这时候那些其他的商户才好似被提醒了一般,立刻就开始纷纷问夏鸿升,要出多少钱财了。
“呵呵,这就看诸位自己的打算了。这里是不强求的。若是有心,可多出一些,若是无意,分文不出也没甚子。”夏鸿升笑了笑,说道:“学堂建成之后,县衙会请来匠人,以出资之数的多少,雕其石像,录其生平,立于学堂之***往来学子感谢瞻仰。日后不拘是学堂扩大,迁址,这些雕像都会随着学堂一起。自然,出资愈多者,必是愈加显眼的。县衙能力有限,所雕刻者只有五人。五人之后,只挂画像,在之后,便唯有功德碑上提名了。”
名声,利益,人间留名,这些东西夏鸿升都拿了出来诱惑他们,这些商贾们立刻激动不已,一个两个的擦拳磨掌,纷纷叫起了价钱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