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锐只是一个劲的答应,实际上,他面对的又何止三所日本的大学,全世界有意参与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的大学多如牛毛,尤其是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大学,受到杨锐的激励,忍不住就要出点幺蛾子。
“手段是很多的。”杨锐道:“我说一个简单的例子吧,假设我是京都大学实验室的负责人,我现在知道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的研发进度最快,东大的资金和人才储备最雄厚,而我京都大学也没有积累足够的技术,怎么办呢?我预研下一个阶段的项目啊。”
实验室里“轰”的一声,所有人似乎都开始有话说了。
“这样做太危险了,他们不一定敢做吧。”
“谁知道第二阶段什么时候做得出来啊,他们预研就受制于人了。”
“这是拿1000万美元赌博了,要是发现前面就是个死胡同,后面的研究不是没有意义了?”
在各种问句中,杨锐巍然不动,过了一会,等众人安静了一些,道:“你们认为,我们多久能完成第二阶段的研究?”
没人说话,因为没人能做出切实的判定。
杨锐其实也不知道,他只是耸耸肩,道:“我们至少是相信,我们能短时间内完成第二阶段的研究,所以我们才如此投入的,对吗?对方做此判断,很难理解吗?”
看着底下的人,杨锐再道:“我们现在冲着G蛋白偶联受体的晶体结构发力,我们的敌人或许是松岛恒实验室,或许是加州大学的实验室,我们目前的优势,是有先发优势,而敌人具有更丰厚的资源和人力优势。而在资源和人力上,与我们相比都不占优势的实验室,有可能跳过晶体结构的研究,直奔高分辨率的三维结构这个最终目标而去,那么,假设我们能够在第二阶段胜出,我们面对的,就有可能是具有先发优势的其他实验室了。所以,凡是参与竞赛的实验室,我们都不可掉以轻心。”
实验室里变的寂静起来。
杨锐其实是提出了一种可能,跳过第二阶段,直接做第三阶段的研发,可不是什么轻松的事,否则,早就有实验室这样做了。
但是,这确实是一种可行的思路,而在科研世界里,最不能低估的就是研究员的脑洞。
无路可走则独辟蹊径,老外没有成语,也是有智商的,特别是在杨锐以极快的速度,完成了G蛋白偶联受体的构象之后,这样做的人可能更多。
不论是“一锅搅”的预处理方式,还是清晰构象本身带来的学术帮助,都意味着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加速了。
实验室积累多日,才获得的洋溢着轻松之情的空气,几分钟里就被杨锐给一扫而空。
“许主任,你让人在实验室里做一个表格。”杨锐指了指背后的白墙,道:“我们现在要安排专人,随时追踪国外实验室的动向,并且,将其他实验室的进度核算出来,恩……吴奇,你来做这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