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少数倾向于湾湾的香港媒体依旧揪住怡和撤资深挖这事情不放,不过香港人向来相信洋人多过于华人,在大陆和英资媒体不约而同的默契之下。关于怡和撤资、本岛前途这种枯燥的财经新闻转眼被《两富豪为港姐争锋吃醋、送房送车争美人》之类的娱乐花边所淹没。
所谓商场如战场,实效信息的珍贵不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在共和国国内。工、农、中、建外加国开行五大银行的老总把时任人民银行行长曹贵斌的办公室都要踩烂了,想要从怡和易手这笔大交易里分一杯羹。五大行对怡和在香港这部分资产的估值超过400亿港币,远远超出凯撒克家族和远嘉交换股份时对怡和的约定估值。
在国内银行业看来不会有比向怡和贷款更安稳更保值的业务了,除了能在高层刷脸的政治账之外,通过贷款怡和进而曲线深入香港金融市场的经济账也是异常划算,梁远藏得太深没人拿这种事情来烦,不过摆在官面上的唐婉早就被人民银行的曹行长约谈了好几次。
用唐婉的形容,现在只要远嘉申请。中、工、建、农、国开五大行联手至少可以给出三百亿以上的授信额度,没有任何其他要求,只用怡和股权做抵押即可。
李同学手中的香港电灯股份再值钱也没值钱到三百亿的程度。更何况国内这五家银行基本就代表着共和国的印钞机,远嘉一旦和这五家搞好关系。在国内钱的问题可就真的不是什么问题了。
某人挂了个天才的名号招摇撞骗,无非是比别人活得长久一些罢了,对于高层的政经博弈还真是个学习中的新手,有些地方考虑不周是自然的。
远嘉所从事的主营业务有个异常显著的特点,就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技术价值会次第贬值,看看投资巨大的前几代喷气式客机,再看看投资巨大的集成电路技术,眼下只有全球大国国家领导人才能享用的视频通话。二十年后更是烂了大街,在人类社会唯一可以和高科技贬值速度相媲美的大约只有通货膨胀了。
航太产业、集成电路产业虽然前途远大,但投资规模和风险委实让人胆战心惊,远嘉虽然看起来欣欣向荣,但集团立足的基础完全是依靠在梁远那看似非人的商业才华上的,刻薄点说一旦梁远有个好歹远嘉分分钟钟就会分崩离析。
更重要的是企业超过一定规模剑走偏锋总归不是正途,怡和入手之后远嘉一干中老年看到了将远嘉从某天才灵光一现的产物变成真正国际化正规财团的机会,这群各行各业顶级精英的选择倾向自然不难理解。
房地产也好,传统商业也好,虽然没有科技产业利润高发展前景好。但胜在安稳持久只要没有天灾*,类似香港这种国际大都会的地产及其附属业务基本就是稳赚不赔,港币上可没标明哪张钱是高科技赚来的。哪张钱是传统业务赚来的。
不过远嘉收购香港电灯补全产业链这码子事又势在必行,没了香港置地的股权做筹码如何打动“英明神武”的李同学放手香港电灯也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当然,梁远之所以把注意力放在李同学身上,倒不是因为另一家香港电力企业的后台老板人嘉道理家族是犹太人抱团不好惹,而是因为在香港电灯所负责的供电区域香港岛上,香港置地在中环的地主优势实在太大了。
香港户外供电网络固然归属于电力公司,但无论住宅小区还是商业地产接驳公共主电网的分流变电设备全部归物业所有。
这也意味着只要梁远愿意付出代价,把整个香港精华中环区域从港灯的供电网络中独立出来没有任何金钱因素之外的干扰
面对梁远的丢出来的问题,这群中老年给出了两个答案。要么梁远再灵光一现一次,用商业才华搞定那位精明的李首富。要么就堂堂正正的碾压,就香港能源市场的未来打一场大气磅礴的商战。
香港电灯也好。中华电力也罢,都打残了,也就没了漫天叫价的筹码和本钱,届时远嘉想怎么泡制就怎么泡制,想怎么摆弄就怎么摆弄。
苏良宇、简至康、周远航等技术背景深刻的远嘉高层更是直白的表示,可以借这个机会好好给香港的土财主们上一堂名为人类现代高科技产业的普及课。
当然,一旦梁远选择在香港打上一场商战,负责这事的直接责任人十有*会落在祁连山头上。(未完待续。)
ps:憋大招,明儿万字更。ps:扯点江湖传闻,话说我们可能要对三胖子动真格的敲打敲打了,尼玛对北棒贸易的二道贩子们都要检查电脑销毁罪证,要刻苦学习最新版的联合国文件,不能助纣为虐出口敏感设备技术,要领会联合国的人道主义精神云云,中帝果然就是最大的美分,这画风简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