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军来了之后,何保国和司徒阔就隐隐成了地方派系的代表人物。
照说,以前的省委书记,大多也是从上面空降或者外面调任。比如赵志邦和谭长国。赵志邦咱们就不说了,就拿谭长国来讲。
谭长国虽然是从上面空降下来的,但是,他的到来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和矛盾。在经历了很短的时间之后,他就积极融合到了地方的大环境里。形象的说,就是他不但和省内的同僚处好关系,还积极的与地方上的下属们拉近距离。因此,他和黄振华没有太大的冲突,和陈康杰也关系融洽。
政治环境的平稳,使得经济快展得到了可靠保障。谭长国也从省长做到了省委书记,从省委书记的位置上又跳到了中央。
能够实现这样的双赢局面,和谭长国个人的能力和敏锐观察分不开,同样也和谭老爷子的叮嘱和把关分不开。谭老爷子在谭长国下来的时候就讲得很清楚,他到黔州来,是来捞政绩的,而不是来抢班夺权。结果他不但得到了自己的政绩,还和以赵志邦为的一系走得近,得到政治上的盟友。
而刘红军就不是这样的了,他一下来,目的就不单纯,他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捞政绩再上一步,而是背负着本派系的重大政治使命,要抢班夺权。
抢班夺权并不是说刘红军要搞叛乱或者什么的,而是要拿下整个省份的控制权。为什么要拿下这个省份的控制权呢?这就与陈启刚和何保国他们这批人有关系了。
从十几年前开始,黔州就从一个贫穷落后的省份,开始成了一个最容易出政绩的省份。一大批高级领导干部从这里走出去,尤其是那几个展快的地市,简直成了培养省部级干部的温床,只要在上面能坐几年,往上进入省部级,几乎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这就让很多人眼红的。
刘红军背后所在的派系,由于卫中华的权利巩固以及赵志邦的锐意进取,力量就算谈不上损失惨重,也的的确确有了不小的萎靡。尤其是在县市级的阶梯培养上,开始出现了断裂。意思就是他们有点后继无人了,他们的第三代第四代,越来越难以突破地厅级这个坎。许多人都在这个坎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等他们突破这个坎之后,年龄优势已经不在。再往下走,前途并不大,从现有状况来看,他们就算做到正省部级,基本上也是一届就退二线。
于是乎,他们就需要一个能够帮助突破瓶颈的环境。
人能造就环境,反过来,环境也能造就人。
选来选去,黔州成了最好的选择。这里没有明珠和粤东那边竞争激烈,那边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各大势力都广泛渗透。明珠则是基本上被卫中华给控制住了。
而黔州就不一样,近十年展特别迅猛,能人辈出。而且处在内6,拓展空间大。更重要的是,这里并没有太强大的派系存在。
虽说每个地方都有本土派系,赵志邦也可以算是黔州本土势力的头。毕竟因为时间较短,根基还不是很牢固,并且赵志邦因为接班,不便于在地方上拉帮结派。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刘红军背后的派系才用一个对赵志邦的支持态度,换来了他的这个省委书记职务。其目的就是希望他能很快掌握大局,然后将那些考察后认为有前途的后起之秀派到这里来过渡,捞取前进的政绩资本,尽快突破地厅级这个重要的仕途关口,从而平稳的进入到高级领导干部行列,为后期的更大作为做好铺垫与积累。
这些前往省城的干部,知道起这场活动的人是刘红军,因此在见到刘红军时候,都没有说什么,所有的抱怨,都是在见到何保国和司徒阔的时候才爆出来。
刘红军怎么说也是一把手,是管官帽子的书记。下面的人谁也不是傻子,不满归不满,但是没有人愿意站出来去公开得罪他。
且不看,被看做仕途一片良好的高新科技城主任姚哲已经岌岌可危的了吗?虽然还没有最终决定,但是人人都在说姚哲离开高新科技城已经板上钉钉,他得到的不是提一级,而是要被贬去品兴州。这个时候,谁也不愿意步姚哲的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