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计谈不上,不过苏禄人既然请咱们出兵,咱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兵发南洋,到时无非就是使用拉拢、分化、架空、扶植、削藩等种种计谋,只要有大军做后盾,苏禄人就永远别想翻出咱们的手掌心!”
权谋之术向来就是中国人的特长,不过几千年来都只能是窝里斗,李元利觉得,现在国内擅长权谋术的儒生确实有点多,如果能将他们向国外输出一部分,既能弘扬我中华之文化,又能教化诸夷,这确实是个不错的办法。
“我本来想让王拙负责征伐南洋诸国之事,但听你如此一说,确实还有些欠考虑,最起码也得让他先招揽些名士大儒到帐下作幕僚才是。”
“王尚书虽然也是威名赫赫,但要想招揽名士大儒到其帐下担任幕僚,恐怕也不会那么容易。况且微臣觉得对付苏禄这样的化外野人也用不着什么名士大儒。”
“王爷可还记得上月微臣递上来的关于前明遗臣的折子?”
李元利一听就明白过来,他皱眉道:“当然记得!你的意思是从那些前明遗臣中挑人去南洋?”
这些前明遗臣在鞑子入关之后没有选择投降,而是选择了做“遗民”,也算得上是大节不亏,此次大兴军定鼎中原之后,就有许多这样的前明遗臣上书希望能够为新朝效力,但李元利却没想好如何安置这些人。
以前与鞑子征战之时,如果这些前明遗臣能够投奔大兴军,哪怕他们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只要是大节不亏,李元利也绝对会不计前嫌鼓掌欢迎,但现在嘛,形势又有所变化了!
即便这些人不愿卑微屈膝事虏保持了名节,但经过前明官场熏陶出来的这些文臣,难免身上会带着种种陋习,李元利可不希望因为这些人而使得现在良好的风气受到影响。
他原来打算的是,就算要使用这批人,也要先培训考核,然后再挑其中清正廉明的来用。不过现在有了刘玄初这个想法,似乎南洋也是个安排他们的好去处。
只是这些人养尊处优惯了,要让他们远涉重洋去受苦,他们会不会乐意?
“这一点王爷尽管放心!这批人多半是崇祯十年到崇祯十七年的举人进士,到现在正是四十岁左右身强力壮之时,他们就算不为了自己,也得为家中儿孙后辈着想。”
“至于养尊处优更是不存在。鞑子祸害中原十多年,颠沛流离之苦谁没吃过?哪里谈得上什么养尊处优?”
“既然如此,这个办法便是可行之法!”
李元利道:“苏禄一时半会也亡不了国,咱们不急着发兵。可以先向西洋、南洋诸国发布诏告,宣布苏禄为我领土,让他们限期撤军,等来回拖得一两年,咱们将朝鲜和倭国之事彻底解决之后,就可以腾出手来收拾他们。”
“到时佩德罗从巴西运送橡胶树苗过来,正好将捉到的俘虏送进橡胶园去给咱们干活!”
刘体纯哈哈大笑,“但愿在南洋的西夷人不要太少!”</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