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在宛城一呆就是三天,虽然没有了店伙计的帮忙,但初出茅庐的易邪还是靠着自己这张笨嘴开了张,三天下来,每天都能入上是个铜钱,至少吃住的问题解决了。
三天过后,易邪回到店里,对店伙计又一次千恩万谢,毕竟,这位主儿教给了他一种不会被饿死的技能:卖艺。
易邪再次出发的时候依旧向南,他是个死脑筋,只知道往南走不吃亏,却从来不去想想是不是换个方向,这就应了那句老话儿,一处不到一处迷,十处不到九不知,他无论走到哪座县城,都像是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看哪都新鲜,可也是,假如他不由家里出来,他又哪里会知道这世界原来这么大,他更不会知道自己原来还可以靠卖艺赚钱吃饭,就这样一路往南,无论走到哪里,石灰画锅就地摆摊儿卖艺,凭着他自己那庄稼把式的身手加上自己那土豹子模样,总是会引发城里众人的恻隐之心,却也没有再挨过饿。
直至他走进襄阳地界,这时节可就进了农忙的节气,六月份的土地正是向往吐金子的时候,大户人家都要请短工,易邪打把势卖艺是个外行,但打短工在地里干活儿那可是行家里手,虽然只有十四五岁的年纪,在易家庄可没少给大户地主打短工,庄家里的事儿更难不倒他。
就这样,易邪找了襄阳的一处大户人家打起了短工,时逢六七月份,庄稼得抢收当年头一茬的粮食,忙忙活活的一个月,把这点地里活儿可就忙完了,而地主的工钱也一分没欠,足额的发放,最关键的是,这一个月以来,地主可是顿顿管饱饭,别看通常的大户人家平时不管饱,但真到了农忙抢粮的时节,却是可这劲儿的让长短工们吃,只要能吃得下。
易邪这顿吃呀,都是庄稼汉子,都能吃,但易邪一个人就能吃他们几个人的份量,他天生就能吃,加之现在这年纪正是长身体的岁数,粗面馒头一顿就能下去十几个,刚烙出来的大饼一吃就是一筷子高矮十几张,但他也能干,雇人的大户就喜欢他这样的,不怕吃,只要肯卖力气,而他自己,一个人就能干别人四五个人的活儿,由早忙到晚。
眼看着农忙过了,大户地主也就辞伙不干了,东辞伙一把火,伙辞东一笔清,自此,他便揣着工钱又一次踏上了南下的路程。
可等他过了江陵城,这天气可就一天一天的见凉,也亏了他是一直往南走,不然,北方冰冷的天气非把现如今仍穿着土黄单衣的易邪冻个够呛。自古这荆州地界便是多山多水,一种一处,便是易邪往南必须翻过的一座,往远处看,这山岭连绵不断,山的北面有座大镇,离那座大山约么有五十多里路,易邪虽想赶在天黑前翻过山去,可古话说得好:“望山跑死马”,直至天黑,他也没能走到山脚,不得以,只能返身回到镇子上。
天已大黑,易邪找了个路人问了个明白,这个镇子名叫“三清镇”,而这三清镇还不止一个,有南三清镇,还有个北三清镇,就已五十里外的大山为界,山的那面就是南三清,而脚下的,便是北三清。
这三清镇非常大,住户住家足有一两千之多,荆州本就是个交通非常便利的地界,不少做买卖的客商也多云集在荆州附近。
易邪这一路向南也走了半年多了,社会经验也积攒了一些,他再不住那些大车店,而是住在一些稍微讲究点的店铺里,当然,这些店铺仍然称不得豪华,甚至连单间儿都不是,而仅仅是相对干净些的通铺。
今天易邪投身的这家店铺,名叫“河字店”,至于什么叫“河字店”,说白了,就是江湖店铺,只有江湖人才会住这种店,所以称“河字”,而易邪,自认也是个把式人,背上还绑着一把短刀,就住进了这江湖客栈。</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