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最新网址:https://pc.ltxs520.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龙腾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时代1958 > 第七百二十六章 战争的尾声

第七百二十六章 战争的尾声(1 / 2)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官居一品 有扇通往地下城的门 淘气包马小跳系列 明末边军一小兵 丑陋的中国人 仙园农庄 鬼吹灯之云南虫谷 绝世武神 大学门卫老董 乱伦大杂烩

“主席,契卡师师长别列科夫少将来电,蓝色清真寺周围,被驱逐的土耳其人出现了骚乱,习国防军开枪射杀,造成了七十多人的死亡。龙腾小说网 Ltxsfb.com网”就在谢洛夫准备从保加利亚登机之前,一封电报从君士坦丁堡来。

“因为蓝色清真寺被爆破么?习人真是不专业,让别列科夫清理一下,做得干净一点。”谢洛夫摆摆手没有接电报,这种事一个肃反工作者就不用上报,也亏了契卡师这个名字,“习和土耳其人是世仇,注意一下这方面的事情就行了。别被西方记者抓到把柄。”

至于是不是因为蓝色清真寺被爆破,这种事情让总政委同志怎么说呢,爱是不是。他从来没有指望苏联军队能真正的做到秋毫无犯,同样也没有指望任何国家的军队能够做到。随着战争的继续,和平时期的纪律一定会遭到破坏,任何国家都是如此。

战争的目的无非就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战争中任何一支军队的士兵,都以自己的命作为第一位,然后再谈纪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所有参战国,就没有一直军队可以做到。其中这方面军纪最差的就是德国人。

苏联军队在这方面比德**队差远了,苏联军队从来没有进行过以军令形式对平民进行有组织的屠杀。在冷战时代的西方,犹太人被描绘成纳粹唯一的受害者,而唯一需要为此负责的也只是县勒及其纳粹党。除此之外,德国及其武装部队被描绘为世界上最善良、文明的入侵者。浩如烟海的书刊、杂志、音像制品刻画出了一个英雄形象:无数德**人为了日耳曼民族的荣誉而英勇战斗,并以清白的行为使光芒万丈的军旗和漂亮的军服都没有受到丝毫的污染。

在东部战场,他们是把俄国人民从斯大林暴政下解放出来的光明使者。而在艰苦卓绝的后期战争中,大无畏的德国战士则抗击着无数俄国人如同潮水般的野蛮进攻,以拯救自己的妻子儿女不受来自亚洲的野蛮人凌辱。

同时苏联红军被赋予了狰狞的形象,被描绘成了卑的解放者,丝毫不掩饰的泄自己的兽性,这种书籍在整个西方世界遍地都是,谢洛夫为什么知道这一点,很简单,他把这些书籍都翻译过来让苏联所有人都看到了。

苏联因为卫国战争死亡两千七百万人,其中八百万人是军人,剩下的一千八百万人都是平民,包括老人、孩子和妇女。苏联国土上消失的村庄以万计算,白俄罗斯不大的地区就消失了两百多个小城市。卫国战争的第一年,德**队就在苏联国土上弄出了一百多万孕妇,苏联反攻之后同时也接受了百万级别的私生子。

二战中以敌国平民顶在前面做人质的国家只有两个,德国和日本。德国的罪行根本不是德国国防军宣称的那样,只是党卫军在做,以苏联的人口损失,谢洛夫不是瞧不起党卫军,党卫军那三四十万人根本不够。苏联没有下达过对党卫军格杀勿论的军令,但是对国防军下达过,就是那道为卓雅复仇的著名军令,斯大林亲自下达的。

德国国防军一直在充分的贯彻县勒的命令,对苏联国土上的所有民族进行种族清洗,只有这样,才能解释苏联为什么会死亡两千万平民。

德国国防军高尚,而苏联明明是被动应对战争却留下了恶名声,很简单,后世的苏联已经解体了,死人是不会反驳的。而德国重新统一是欧盟的经济中心。

“如果我真有现在西方报纸对我的评价这么狠,我的命令用是把四百万土耳其人扔进达达尼尔海峡。如果苏联真的有报纸上说的这么卑,民主德国的一千八百万德国人,全枪毙了都不够苏联人的命。”可能是又受到了这具身体情感影响,谢洛夫觉得心里有些难受,身体的原主人似乎在不满了。

西方媒体的双重标准他已经受够了,等到苏联完全占据上风的时候,他一定要让整个欧美付出代价,谢洛夫从埃尔温的机陈来,嘴里嘟哝着只有自己能听清的话,“找到机会,我一定要把莱茵河大营给挖出来。”美国人军纪好?他根本不想提自己目前接盘的成果,奖金十万孩子喊自己爸爸,这可以充分表明美国人也是一群王八羔子,在战争中就不存在军纪好的国家。

对于调查亚美尼亚大屠杀的事情,谢洛夫当然知道年代久远,但是没关系,只要有残和可以找得到。到达埃尔温的谢洛夫不是来干涉战争的,三大军区的司令并不需要他。

先接待了两个国内赶来的工程兵师,然后则接待了库尔德**总书记奥贾兰和库尔德武装力量的领导人穆斯塔帆军。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本站必读
新书推荐: 穿越到异世界的大叔得到了配种大叔的称号 穿书后主角们为我打起来了 白月光是年代文假千金 穿书后主角与我双宿双飞 重生八零:被最猛硬汉掐腰宠 真不是故意想红的 穿成痴傻炮灰后我逆袭成团宠 快穿之鱼忧生存性爱之旅 两不厌 清穿之大佬五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