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骑兵已经查探过了,前面五里即是榆溪,但并未见到概和舟楫的踪影。”
传令兵把消息上报刘大夏,刘大夏头一昏,差点儿一头从马上栽倒下来。没有概和舟楫,意味着所部兵马要么沿着榆溪河往上游或者是下游走,寻找浅滩处渡河,要么只能困守岸边背水一战。
刘大夏心中哀叹:“可惜我不是韩信,对面也不是赵王军。”
鞑靼人究竟来了多少骑兵,根本数不清,因为鞑靼人南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劫掠,再加上鞑靼内部分成不同的部落,由部落自行控制自己的军队,所以显得非常杂乱,也不知道哪支兵马是鞑靼的主力,想要偷袭对方的王帐谈何容易?
硬碰硬的话,大明军队实在没有胜算,只待己方精疲力尽,鞑靼人重骑兵一个冲锋,失败便是注定的事情。
如今的大明军队更适合守城,而非攻城略地,这也是长久以来据守边关要隘导致的恶果。
大明开国之初那些名臣良将,早已作古,如今只能靠那些世袭的军户来镇守边陲,但问题是既然干得好干得歹都一样,那些端铁饭碗的将领自然没心思钻研如何才能打好仗,兵书韬略一概不学,兵也不练,导致大明军队的战斗帘线下降。
鞑靼骑兵如疯了一样地反复冲击大明军队用长枪和盾牌组成的防线,只要哪里出现缺口,就是数百骑向这个缺口起突击,大明军队这边只能整体后撤,再次把防线扯平,留在阵地前方的是几十上百的尸体。
最初杀戮距离刘大夏有些遥远,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刘大夏的中军大旗也经常被鞑靼骑兵袭扰。
“鞑靼人的战斗力果真非同凡响。”到了这个地步,刘大夏也不得不长敌人的志气和威风。
随着时间流逝,大明军队依然是一边抵抗一边有计划地向榆溪撤退。
大多数边军将士都知道身后就是榆溪,过了榆溪七里就能回到长城内。进入长城后再走八里,便是延绥镇驻地榆林卫城,所以这会儿他们依然敝着足够的斗志,不断地挥舞手中的兵器。
但是,等大军撤到榆溪时,望着宽阔的河面,大多数人腿都软了。
不是说好了有援军,还会有概和舟楫方便我们过河吗?
就在此时,河对面有穿着大明边军装束的骑兵往榆溪而来,但只是在很远的地方看了几眼,便策马而去。
榆溪河北岸的出征将士一边骂娘,一边把情况通知刘大夏:“大人,河上什么都没有,也不见援军,我们可能回不去榆林城了”
当刘大夏获悉榆林城派出的骑兵连河岸都不敢靠得太近时,心凉了半截。如今前有追兵,后无退路,分明已经陷身绝境。
老将刘宁奏请:“总督大人,属下掩护您过河,大明可不能没有您哪。”
刘大夏曳苦笑:“将士血洒疆场,老夫岂有苟活之理!?”说到这里,刘大夏“唰”地一声将佩剑拔出,准备亲自与鞑靼人交战,“帅旗不倒,将士不散!”
在战场上,帅旗乃是三军灵魂所系,只要帅旗立着,那就是说三军没有乱,就算暂时蹿逆境,战局也有逆转的机会。
“轰轰轰”
就在此时,不知何处传来巨响。
其他人看着地平线,有些莫名其妙,这大晴天的怎么打雷了?只有刘大夏听过放炮的声音,第一时间便猜想是否援军到来了。
但随后夜不收传来消息,河对面仍旧空空如也,并没什么人前来架桥,倒是鞑靼人的攻势似乎没之前猛烈了。
鞑靼人分明对这响声有些忌惮!
“以水为界,结方圆阵!”
随着刘大夏军令出,大明军队改变阵势,刘大夏位于阵形中央,外围层层布防,长枪、弓箭在外,机动兵力在内,形成最密集的防御阵型。
方圆阵乃孙膑所创阵法,其最大的好处,是能在防御中于局部始终形成兵力上的优势,以牺牲机动的方式将阵中通道堵死,防止敌军冲击。
此后鞑靼人再往前冲阵,就算整体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但由于机动性和冲击力受到限制,没办法做到眷破阵。
“杀敌报国!”
鞑靼骑兵不惜代价连续几轮冲击下来,大明军队这边阵型终于开始有瓦解的迹象
就在此时,榆溪河对岸响起整齐的号子声。
只见一个模糊的身影,站得高高的,手上拿着什么东西在椅,他身下是一排看上去像是牛又像是乌龟的莫名生物
之所以不确定是牛,那是因为这些牛背后有壳,壳上长着“瘤子”,最奇怪的是,“瘤子”旁边居然有人。
“大人,是援军,援军终于来了!”
刘大夏骑在马上,没怎么听清楚传令兵的通报,而他所在位置距离河岸尚有段距离,方圆阵把士兵聚拢得密密麻麻,回过身看的时候,根本就瞧不清楚河对岸究竟是个什么光景。
“援军?来了就好,可惜始终太迟了。”刘大夏黯然伤神,若是早来一个时辰,把概搭好,至少能有半数兵马撤回榆溪南岸,可现在,就算援兵到了,自己率领的这支部队也只能落得个全军覆没的结局。(未完待续。)
[记住网址 龙腾小说 Ltxsf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