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感念夫君的结发qing意,对东平侯崔家格外优待,并且在夫君病逝后再没立后。同时,为了避免自己百年之后,庶公主影响嫡长公主的地位,后宫中再没有婴孩降生。因此,大华皇室,不管是太宗传下来的嫡支,还是其他三位公主传下来的侧支,身上流淌的都是姜崔两家的血脉。
不提前院的应酬客套,老太君的椿树堂也是分外热闹,各府的侯君诰命多是携着家族中的未婚小公子而来,其中意味不言而喻。老太君看看这个,望望这个,都很喜欢,不由心中感叹。承公主为孙女织定下的亲事,老太君面上虽然笑着头,心中还是有几分不满意的。嫡皇子身份贵重,会是当家理事的好人选吗?虽说皇子下嫁后封为郡君,脱离皇室,但是又有哪家敢慢待的?
想到这里,老太君看看了沈迎正夫韩氏与南安侯君高氏,这两位家中都是迎娶了皇子的,听说那两位小郡君都是极贤德的。韩氏与高氏身后两位仪表不俗的两位少年公子,正是两家的嫡子。崔家嫡子年方十四,尚为成人礼,还带着几分稚气。沈家的,老太君多看了几眼,十七、八岁,身体修长,眉目俊秀,大方有礼,看着就是个好性格的男儿,可是世家嫡子,也没有入公府做侧侍的道理,终究是与孔家无缘。
沈幼淮感觉到老太君的打量,不敢直视,侧过头去,正好看到位年青公子扶着名儒雅中年男子进门。来人正是任氏,或许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缘故,这两日任氏的精神头好很多,再加上鸥舟妙手装扮,几乎看不出久病卧床的憔悴。
见过任氏的几位男眷都站起来道好,虽然任氏只是前国公侧室,却是新任国公的生父,又是皇帝亲封的命夫,已经与往日身份大不相同。
初次见到任氏的,心中有嫉有羡的,看看人家的福气,不过是庶族小官之子,文宣公府的这女息都是他所出,不仅长女袭爵,而且幼女也恩封了县主。
嫁入文宣公府多年,任氏还是头一回参加这种应酬,不免有些拘束。幸好鸥舟在旁提照顾着,才不算是失礼。老太君看了,暗暗头,不管那嫡皇子性情如何,有眼前这样一个妥当人给孙女管家也是好的。
关心所致,沈幼淮对孔家的事并非一无所知,辗转得知三小姐有位很倚重的屋里人。不仅相貌好,而且还忠贞孝心,在孔家变故后,留在三小姐生父身边代自家小姐尽孝,倍受老太君等人的宠爱。看着在任氏身边精心照料的鸥舟,沈幼淮心中涌出一股酸涩。自己虽然未必有这人这般体贴周到,但是若是有机会留在三小姐身边,定会全力而为。
韩氏看着儿子眉目间的变化,心中长叹不已。都是命罢了,原本妻子对他提到儿子对文宣公府三小姐情根深重,自己还半信半疑,今日看着儿子出门前的忐忑与到文宣公府后的异常,还哪里有不明白的?若是这三小姐未袭爵前,把沈家嫡公子许给她,算是屈就;事到如今,三小姐已经成为大华仅次亲王公主的国公,公府正君是各家权贵盯着的香饽饽,能够轮到沈家吗?
不管心中怎么想,韩氏还是硬着头皮,想要开口提到幼淮的亲事。不想,东平侯君高氏却提前一步开口笑着说道:“老太君,今儿织儿袭爵,是大喜啊!织儿已经十六岁半,尚未定下一门亲事,您看是不是趁着今儿喜庆,给织儿定下正君!”
高氏一袭话,将屋子里各诰命的视线都引到老太君身上。大家即怕老太君松口,又怕他不松口。若是他松口,怕是要定下崔家小公子,若是不松口,那些想送庶子进公府为侧侍的则失了盘算。
看着高氏满脸期待,老太君一时语塞。刚到京的那两日,高氏与崔弘夫妇来时,他曾婉转提过结亲的意思。但是谁能够想到承公主能够出面,而且已经与皇室那边商议妥当。高氏所出的嫡子女共有四人,只有最小的这个是公子,自然倍受侯府众人的宠爱。崔氏祖训,男儿不许加入皇室,文宣公府自然成为崔家联姻的首选。
见老太君一味沉默,屋子里气氛有些怪异。正在此时,就见文宣公府的内管家无陵陪着名青衣宫人,带着几个捧着托盘的侍儿进来。托盘上覆辙黄绫,众人纷纷起身。大家都是豪门大户,这些东西也是见过的,是御用赏赐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