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早先的解释认为,炸弹在“亚利桑那”号装甲甲板上爆炸,少数炽热的弹片通过敞开的舱口串入了甲板下、两座炮塔间放置炸药的地方,极易燃的黑火药立即被引爆。爆炸产物进而引燃了周围的弹药舱。但有三可以证明这种假设更不准确。首先,原来靠黑火药作导火索才能燃的炮弹底火药包已经进行了革新,新补充的药包在它的衬袋里自带了发火药,不需另存导火索。其次。这一解释假设了舰上水兵在十分钟警报后未能到达战位,所以通往弹药舱的舱口未能进入“z”状态(所有舱口、舱门关闭),而事实上炮塔里的水兵在爆炸发生之前已经使他们的战位进入了“z”状态。此外,这种解释还错误的估计了日军航空炸弹的威力。认为它们无法穿透“亚利桑那”号的装甲甲板。
虽然在最早的“亚利桑那”号损失报告上列出了八个炸弹击中,但日军飞行员的估计却仅四个,应该说日军较保守的数字更现实。根据新的调查。四个击中的日方公布数字也需要再减两个,因为它们只是极近距离上的击偏。
当时,日军轰炸机以v字型编队实施轰炸,根据现有的投弹记录,研究人员绘制了一个简单的电脑再现图来帮助确定8o式航弹的弹着。当时美舰“贞洁”号靠泊在“亚利桑那”号外弦,结合“贞洁”号上中弹情况的有关文献再通过视图,“亚利桑那”号上的弹着及两舰之间水中击偏的位置便一目了然了。
两舰之间的两个航弹十分耐人寻味,奇怪的是还曾有几份报告指出有鱼雷在那儿爆炸。爆炸掀起了巨大的水柱,很多资料都对此有过记载,其中最重要的报告出自“贞洁”号舰长辛.杨,他指出爆炸大约对应于“亚利桑那”舰35号肋骨处,并认为是遭受鱼雷攻击的结果。他和他的手下目睹了巨浪溅起的同时还另有一枚航弹击中了“亚利桑那”号舰艏,紧接着弹药舱的大爆炸发生,应该说它们的现场报告是正确的。然而日军的航拍照片和空勤记录否定了两舰中的一艘曾受鱼雷攻击的可能,水中的爆炸只会是高空轰炸机投下的8o式航弹。
美海军的另一些报告也否定了鱼雷攻击说。1942年,海军对掩埋在海底淤泥下的整个“亚利桑那”号舰艏进行水下发掘。潜水员用高压水枪清开了从舰艏前端至舰舭折角下3米(1o英尺)处的淤泥,并未发现相应的鱼雷攻击。此外,靠近爆炸物处的“贞洁”号舰体也未受损伤,如果曾有鱼雷在近处爆炸,类似的损伤应在所难免。
航弹攻击的另一证据来自一段记录下“亚利桑那”号最后几秒中命运的黑白影片,影片也显示该舰临近f7号码头、靠福特岛一侧舷外曾冲出巨大的水柱。如果把它作为航弹爆炸的落引入电脑再现图,再结合日机编队的进攻航迹,模拟所得出得结论是“贞洁”号的舰艉部分相应的也应另有一个弹着。令人吃惊得结果出现了,在“贞洁”舰的损失报告中恰恰记载着一个舰艉中弹,而且炸弹击穿舰体从舭部11o好肋骨处穿出。这样,结合已知的四个弹着,日机v形五机编队得进攻队形便被完整确定了。
电脑模拟得轰炸机投弹否定了战争时期一些舰体舯部中弹的假设,尤其是那种炸弹钻进了“亚利桑那”号烟囱的说法。现场拍摄的影片也明确显示弹药舱爆炸在先而烟囱冒出浓烟在后。至于舰体舯部的许多小孔及缺损,可以认为是356毫米弹药舱爆炸后被引爆的大量127毫米(5英寸)炮弹四散横飞的结果。在坍塌了的舰桥之前,连续爆炸将舰体撕开了巨大的裂口,而舰桥之后的舰甲板被损范围则远达2o余米。
在此还需考虑的是日军的8o式航空炸弹,它们是否穿透127毫米甲板与弹药舱25毫米钢板的能力?日军的有关文献强调,8o式航弹在25oo米的高度投下时,足以击穿15o毫米装甲钢板。当日机对“亚利桑那”号进行空袭时,投弹高度又升高了7oo米,这样它将具备击穿约17o毫米厚钢板的能力。作为一种穿甲弹,8o式弹头上有额外的23公斤爆炸装药,它能将甲板撕开一个大约6oo毫米长、5oo毫米宽的豁口,然后再钻进舰体内爆炸。
根据以上的分析、推测和其他一些资料,研究人员完整勾勒出了“亚利桑那”号的最后命运。8:o5时,“加贺”号航母的一个高空轰炸机编队在稹木(maki)大尉的率领下,攻击了“亚利桑那”、“贞洁”两舰,各有一枚炸弹击中了“亚利桑那”号的四号炮塔(119号肋骨处)及“贞洁”号44号肋骨处舰艏右舷。击中“亚利桑那”号四号炮塔正面(舰向)的炸弹从倾斜的塔壁滑落,穿过后面的甲板钻进了下层的指挥官舱并在那儿爆炸,但爆炸对舰体的损伤有限;击中“贞洁”号舰舱的炸弹穿过三层甲板进入备用管舱爆炸,爆炸引起了大火但未使舰体进水。另三枚炸弹未能击中目标。
快要疯了啊!!!快要疯了啊!快要疯了呀!(未完待续……)
ps:最迟明天中午12之前!见谅!
<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