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想到这里刘伯温竟然露出了笑容,“基还清晰记得七年之前诸侯会盟酸枣共伐董卓,吕布利用贾诩之计夜袭我军大营,导致我军损失惨重。我便将计就计,让陛下诈死返回江东,引得董卓军尾随追袭,我军在路上设伏大获全胜。故此,基认为陛下的死讯亦有可能是陛下设下的圈套。”
“可王守仁、吴启、诸葛亮等诸位大人尽着缟素,全军挂起白旗,大营一片恸哭。这是小人亲眼所见,愿以项上人头担保。这又怎么解释?”陆否对刘伯温的分析提出质疑。
刘伯温笑笑:“这更好解释了,想要钓鱼尚需鱼饵,更何况蒙恬、王贲都是贵霜大将,身经百战。要想引诱他们上钩,不把戏演的逼真一些,又怎能达到目的?”
“哎呀……听刘尚书这么一分析,局势又柳暗花明了呀!”听刘伯温分析到这里,在座众人俱都长舒一口气。
虽然不能确定皇帝百分之百诈死,但毕竟这种理论与陆否提供的情报不冲突。也就是说在陆否没有说谎的前提下,天子依旧还有活着的可能性。
“但愿陛下吉人天相!”众臣子俱都默默的为大汉天子祈祷。
“刘尚书,其实还有一种可能性。”一直沉默不语的武如意终于按捺不住,开口说道。
刘伯温已经逐渐冷静了下来,拱手道:“愿闻其详,请娘娘赐教!”
武如意肃声道:“你们忘了穆桂英随军出征,他与军方将领交好。若陛下中伏驾崩的消息属实,穆桂英有可能为了扶儿子刘御继位,拉拢前线将领,秘不发丧,然后矫造圣旨,册立刘御为帝。”
听了武如意的分析,在座的众人面色俱都为之一变,陷入了沉思之中。
客观的来说,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秦始皇嬴政驾崩于第六次东巡的途中,李斯与赵高伪造遗照,逼死始皇长子扶苏,立少子胡亥为帝,最终导致大秦灭亡,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穆桂英身为贤妃,地位与武如意并驾齐驱,而且有参与军事的特权,与军方将领相处融洽。不排除为了扶儿子登基,她主动或者在其他人的蛊惑之下效仿李斯、赵高,把消息控制在交州,寻找机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拥立庐江王刘裕登基。
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倘若南方军团的文武成功的拥立刘御为帝,穆桂英为太后,那么朝廷的这些顾命大臣就可以下地狱陪伴“先帝”刘辩了。
刘伯温抚须沉吟道:“消息已经在交州传开,这个可能性不是太大。但也不排除一开始南方军团陷入混乱,后来有图谋不轨之人蛊惑贤妃,欲效仿胡亥之事,所以迟迟不把噩耗传回京城。我等身为顾命大臣,就要对陛下恪尽职守,防患于未然,杜绝一切隐患!”
“那我等就要提前做好对策了,万一陛下驾崩属实,该如何应对?”一直没有开口的孟珙终于说了一句话。
“本宫认为应该按照陛下遗愿,册立太子登基。”不等其他人开口,武如意就抢先表明了态度,“齐儿聪慧敏锐,折节好学,笃厚稳重,又是陛下亲自册立的太子。若陛下真的有个闪失,只能由太子登基继承大统。”
刘基、荀彧、狄仁杰等人对望了一样,深感欣慰,齐声道:“娘娘能够如此想,乃是天下之幸,大汉之幸也!当初我等一致推荐娘娘为后,果然没有选错人。”
顾雍趁机投桃报李,说道:“若陛下真的殡天,太子登基自然是理所当然。但唐后已殁,皇后之位空缺,若太子登基,当立德妃娘娘为太后。”
几个顾命大臣再次对望一眼,虽然武德妃不是太子的生母也不是养母,但天子之前已经承诺唐后丧期满一年之时立德妃为后,如果不是贵霜的大举入侵,那么德妃现在就是皇后了。比起现在只是个美人的上官婉儿,武德妃的确更有资格做太后。
“论资历,的确是娘娘更适合做太后。”众人对望一眼,对武如意做了肯定。
最后由刘伯温做出决断:“我等做好随时拥立太子登基的准备,同时派出几位重臣快马加鞭赶往交州调查此事。若陛下果真殡天,便飞鸽传书回京城,我等便在太极殿拥立太子继位。然后昭告天下,举国大葬。”
会议就此结束,众人一致推选派出孟珙、狄仁杰与顾雍三人搭档,带领数百骑连夜离开金陵,快马加鞭赶往交州,彻底调查天子驾崩之事。不管是死是活,总要弄个水落石出,好让悬着的一颗心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