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武则天还不能动手,至少不能主动的动手。
因为主动的动手,那就失去了道义,武则天是要做明君,要做千古一帝的。
如果武则天主动动手的话,那么就会被外人说是屠戮异己,残害忠良。
所以武则天才一直犯难,想等着姚崇为代表的文臣集团主动动手,而她被动反击,这样她就站在了道义上。
这才是这场战争的关键所在,这道义如果放在以前,武则天并不在乎。
因为以前武则天要的是皇位,要的是统治,谁反对她,她就杀谁,这就太简单了,一的技术含量都没有。
可是这么做的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导致她在民间的名声一直都不大好,很多人都说她是暴君,对她畏之如虎。
可是实际上那些平民根本就是杞人忧天,武则天再残暴也杀不到他们的头上。
可是现在却不能这么杀,武则天要改变天下,那就必须得到民心的支持。
这些日子来,大唐日报一直都在帮武则天做宣传,而这些宣传都是潜意识的转变民众对武则天的印象。
比如说武则天偶尔会表一些轻松的文章,这些文章看起来没什么重,甚至就连文臣都搞不懂这些文章的用途。
却不知道这些文章都是武则天处心积虑的作品,看似没有用途的文章,实际上会对民众产生一些潜移默化的效果,会拉近武则天与民众的关系。
民心这种东西,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就能获得的,因为民众站在地上,只能去仰望皇帝。
可是如果皇帝走到地上,与民众一起欢乐,甚至是一起对某些事情品头论足,那就不一样了。
民众就会认为皇帝平易近人,会由衷的对皇帝产生好感。
武则天的这招也是从白晨那里学来的,用白晨的话说,这就是作秀。
当然了,作秀并不坏,民众对于这种事也是喜闻乐见。
就说前几期的大唐日报,武则天还与一个大唐日报的特约作者在版面上进行争论,乃至于对骂,一连好几期,双方骂的不亦乐乎,那几期也是销量最好的时候,大唐日报的销量一举突破了五十万份,民众也对此事津津乐道。
后来还有人觉得,那个与武则天对骂的作者必死无疑。
结果骂战结束后,武则天又表了一个文章,说她与那个作者对骂是论道,道不同就辩论,无关生死,言词激烈一些并没有什么问题。
那个作者到现在也还活的好好的,至此民众对武则天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一个可以为自己坚持的道理,与一个草民争论的皇帝,如果这样的皇帝都不算是个好皇帝,那什么样的皇帝才是好皇帝?
那个作者自然也是出名了,以至于他的稿费也是水涨船高。
那个作者最初还担心,会不会一觉醒来就进了天牢,结果搞了半天什么事都没有。
民心就是这样,他们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可是他们却相信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东西。
武则天也享受到了民心所带来的乐趣,不同于过去的那种走在路上,需要无数的卫兵护卫守护,如今她微服私访的时候,总能听到民众对她的谈论,多是对她那场骂战的津津乐道,对于她更是拥簇。
武则天这才明白,原来一个当权者想要执掌天下,不是躲在皇宫里批阅奏章,而是要走出皇宫与民众互动,了解民众的需求,这才是一个皇帝应该有的姿态。
被人敬畏不如被人信任有用,而后也有一些书生试图挑起与武则天的骂战,以此来一战成名,结果都不需要武则天开口,自然就有民众为武则天辩护。
姚崇等一众文臣,他们自以为执掌天下,将文人与普通人隔离开,却不知道自己正在这条路上渐行渐远。
武则天不会去提醒他们,只会看着他们,等到他们站在悬崖边上的时候,武则天会毫不犹豫的推他们一把。
武则天相信,那天不会太遥远了,这一天就在眼前,武则天现在心中只有期待,甚至还有一小焦急,只盼着姚崇等人快动手,这样她才好在背后推波助澜。
文臣浩浩荡荡的进入了御书房,行了参拜礼后。
武则天正襟危坐的扫了眼众臣:“众爱卿还真是勤政,这都已经下朝多时了,怎么又进皇宫来?可是外界又出了什么大事?”
众人心中腹议不止,还不是你搞出来的好事,你还在这里装什么愣。
“陛下,臣今日看到大唐日报上的头条,陛下可是要封这个匠户为官?”
“正有此意,不过朕还在犹豫,要封墨北什么官职,诸位既然来了,那正好与朕商议一下,此人虽然不通文章,可是却是真才实学,一身技艺高绝,如今又建下奇功,尚书是不行,不过侍郎倒是个不错的选择,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都憋红了脸,特别是工部侍郎,更是怒不可遏。
如果那个墨北封官侍郎,那铁定就是工部侍郎,到时候他往哪里搁?
“陛下,臣觉得不妥,此人乃是匠户,圣人有言,奇yin巧技,不登大雅之堂,此等不学无术之辈,如何能入朝为官,与我工商国事?”工部侍郎理直气壮的说道。
“不学无术?李侍郎,那依你之见,你觉得什么样算是学有所成?”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