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忙完了林青霞的事,叶飞终于可以送一口气,整个三月份都在为小肥羊的上市做准备,虽然有了周振业的帮忙打点,但港交所严格的审批程序,还是让叶飞感到烦恼不堪,最终在摩根斯坦利的公关下,小肥羊顺利过会,然后在四月一号那天在港交所上市。叶飞最得意的不但是小肥羊的顺利上市,而且是提前挖掘了一个擅长投融资的高手,他就是原来蒙牛的主管投融资和上市的副总裁卢文兵。卢文冰被叶飞派到小肥羊担任公司总裁,上任一个月,便大刀阔斧整顿加盟店,将门店数量从721家骤减至326家,对公司财务结构也进行了大胆的变革。
目前小肥羊直营门店年销售额就已经超过20亿元,拥有超过300家的门店中,三分之二为直营店,这也保证了利润和管理的便捷性。上市后小肥羊总股份达到10。27642870亿股股份,以每股4。48港元计算,小肥羊市值约52。69亿港元,而叶飞由于持有小肥羊百分之八十的股份,身价一跃超过四十亿港元,立刻成为香港商界的新贵,虽然和香港传统的世家财团相比不值一提,但叶飞是完全凭借自己的本事创业得来的,这才是让人最刮目相看的。在叶飞之前也只有小超人李泽楷堪称青年创业的楷模,不过那也是有李嘉诚在背后默默扶持,而叶飞完全靠自己打拼,所以在不知不觉间,叶飞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我的野蛮女友》这部电影已经在香港赢得了不错的口碑,从前期的表现来看,叶飞的表现尚称得上合格,连陈可辛都忍不住称他为“天才少年”更对他诸多的天才创意欣赏有加。在香港社会已经掀起了一股野蛮风暴,陈慧琳一举成为香港天后级的影星,多年的努力终于修成正果,顺利实现了从花瓶到实力派的转变,而叶飞则是异军突起,第一部戏,第一次担当男主角,就已经演的如此到位,已经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无线的高层更是乐的合不拢嘴,只凭这一部电影,无线可以从叶飞身上赚到两千多万,叶飞名副其实的成为无线力捧的一哥。
四月一过,就是香港传统的电影盛宴,香港金像奖。香港电影金像奖于1982年由《电影双周刊》创办。这是从《电影双周刊》每年邀请影评人评选十大电影的扩大和延续。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为一非牟利团体,只靠每年的电视台、电台广播版权费及海外发行收入来维持日常基本开支。香港金像奖也是香港电影人心中的“奥斯卡”是香港最具权威性的电影活动。作为无线的艺人和华星唱片的老板,叶飞当然是要出席的,而且,《我的野蛮女友》这部电影获得了多项提名,华星名下的艺人也都是群情激奋,叶飞当然不会扫大家的面子,四月三十号的傍晚刚过,叶飞就和陈慧琳、容祖儿和twins姐妹,旁边当然还有华星的其他艺人,像梅艳芳也被拉着一起来,陈可辛虽然现在还是开着自己的电影工作室,但还是被叶飞抢来一起出席。首次参加这么盛大隆重的晚会,对叶飞来说,还是有心理压力的。先不用说在众多影迷和媒体的关注下,用什么姿态走出迎宾车辆,走过星光大道,走进众星闪耀的舞台,这其间的每一个小小的步骤,都是让人值得仔细思衬的大事。这种事情以前只能在电视上看到,谁能想到有一天自己也会踩在红地毯上,接受万人的瞩目。最为全球最瞩目的华人电影盛世,香港金像奖就是香港电影人心目中的‘奥斯卡’,而且还是华人电影届中最受人关注的活动,其背后还有无数的华人支持喜爱,届时中央电视六台还将对金像奖颁奖典礼进行现场直播。
香港金像奖跟大陆台湾的诸多电影奖项相比较下虽然有着些须地域上的限制,但因为缺少了某种意识和形态上的牵绊,所以在评定上往往可以更加地专注商业和艺术的平衡,所以一般金像奖都能够包囊大多优秀作品与人物。这一点要比中国大陆的各种电影奖项要好得多,起码不用受什么主旋律的影响,历数金像奖历年来的获奖作品,基本上都是当年香港电影最有影响力的杰作。
只是叶飞知道,千禧年以来打,香港电影已经在逐渐的衰落,不仅有质量有水平的好影片显著减少,各种各样的电影奖频繁颁布,档次却每况愈下,而且电影数量也逐年大幅落水,原来每年都有200多部的影片制作,如今只有区区50多部,未来香港电影还将不断衰退,如今更下滑到十余年来做低点,零二年虽然出了一部《无间道》票房口碑打好,但也只是回光返照,而作为与香港电影息息相关的香港金像奖也渐渐失去往日的尊贵被人忽视。
香港电影的衰落始于九十年代后期,1996年首轮港产片的总收入仍下降到629101353元,比起1995年的898054149元下降了29。95%。到1997年,总收入继续下降为54475万元,1998年为40870万元;超千万票房的影片票房总额,1996年为26468万(24部)1997年为25224万(14部)1998年下降到了19618万(10部)香港电影在好莱坞高科技大制作和自己的大量粗制滥造下失去了大量的市场,包括东南亚市场,同时也受到日本、韩国电影的影响,大量电影资金流失,电影人青黄不接,出现了前所没有的颓势。
九七的临近也加剧了港人期待又不安的心情,很多人移民海外,很多资金大量的从电影业撤出,大部分人还是观望的态度,于不安和担忧中期盼着转机。凡事都具有两面性,香港电影面临低谷正好是一个大浪淘沙的时刻,之前的大量跟风和粗制滥造的作品减少了很多,电影圈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被“提纯”了,留下来的电影人开始重新寻找市场的切入点、探索全新的电影表达方式、规划香港电影的新未来。很多原来商业化模式下难以见到的电影纷纷崭露头角。比如,陈果的《香港制造》以清新、真实的记录风格用平民化的视角关注边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