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队沿着公路行进,两旁的建筑渐渐多了起来。
两小时前,苏浩见到了517步兵师的指挥官刘江源。
那是个表情冷漠的中年人,脸上布满灰尘,皮肤也显得粗糙。
没有寒暄和客套,刘江源直接在地图上划出了第十一独立部队的防区。至于接下来的任务,只是没有任何机巧的一句话。
“暂时坚守阵地吧如果可能的话,就向市中心突进。”
占领庐江,是517步兵师半年前就接到的战斗任务。在这座该死的城市里,517师损失了六千多名士兵,前后补充过四次人员和装备。尽管城市核心战区已经被不断压缩,各个参战部队从不同方向分别蚕食,却一直无法达到占领城市的目的。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困难。只需要调来几个火箭炮团,以密集火力对准目标区域轰上半小时,那些肮脏的变异生物就会死得一于二净。
然而战场上自始至终也没有出现炮兵的身影,师属陆航大队只能对个别目标提供火力压制,无法以覆盖方式展开攻击。虽然刘江源一再对上面提出抗议,强烈要求给予空军或者远程跑支援,但结局永远都是那句话————“绝对不行”。
刘江源并不指望第十一独立部队能够发挥出多大的作用。
他只是想借这个机会,让原本防守阵地的那个团撤下来休整补充。他们打得很惨,伤亡率高达百分之三十。如果不是因为对面的敌人是变异生物,不是同样身为人类的敌军,恐怕整条战线已经动摇,投降之类的事情层出不穷。
接手阵地只过了二十四小时,苏浩已经带着部队,往城内方向展开攻击。
按照军部早在病毒爆发前公布的兵员配比标准,以步兵师级别的作战单位为例,后勤支援和保障人员大约为全师兵员总数的百分之二十左右。这些人必须负责日常饮食、车辆驾驶、机械维修与保养、物资调拨等相关事务,相当于整个步兵师的运作基础。除此而外,通讯和医护部门也会占据一部分人员编制。综合计算下来,全师实际能够投入战斗的一线武装人员,大约为总兵员数量的百分之七十,甚至百分之六十五。
与历史上的爆发过的人类战争相比,生物战争具有被废弃城市限制的特。基于该特性,军部及时调整了师级作战单位的战勤人员配比,一线武装人员比例被调整至百分之八十,甚至更多。
第十一独立部队属于刚刚建立的新兵部队,由于许仁杰已经明确表示过不会插手,所以除了负责训练的军士教官,组成部队的各个部门都需要苏浩自行完成。
按照最初制订的计划,老宋从“城堡”派出的“工蜂”,大多接受过对应的技术训以他们为基础,苏浩分别组建了大队级别的机修和医疗部门。这些人技术熟练,对“蜂王”的任何命令从不质疑,构成了第十一独立部队的后勤保障基础。
病毒爆发后,没有确切证据表明散落在昆明地区的难民实际数量究竟有多少?
也许几十万?
上百万?
或者更多?
苏浩最初决定把整个团队分散开来,在城市四周分别以曹蕊、杜天豪等人为主导,建立起大大小小的营地,进行以辐射方式扩大,最终构成以“城堡”为基础,表面上互不牵连,暗地里互通来往的庞大团队体系。这一决定如今已经显现出预想中的效果。按照每个人拥有的不同技能,被团队收拢的“工蜂”分门别类归属不同部门。“城堡”内部出现了严密复杂的机能系统,每个“工蜂”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资源和能力得到最大极限发挥和使用,根本不存在什么浪费,因为原型药剂产生的凝聚向心力,简直高得惊人。
这是苏浩独有的“蜂巢”,任何人无法取代,也无法复制。
在这种根本不存在惰性和敷衍的强大后勤机制保障下,苏浩从新兵中整合出八百余名武装战斗人员。虽然没有配备装甲部队,可用于城市巷战,其实已经足够。
苏浩接手的阵地位于庐江县城西南。前任部队给他留下了防御坚固的大量永备工事。高低错落的警戒塔形成全方位攻击火力,阵地主要方向设置着大功率炮射武器,即便遭遇多达千计的大规模变异生物冲击,也没有任何问题。
高铭阳、王金龙、宋小叶、霍子卫、张南亦五个人,各自带领一个百人规模的中队,以出发阵地为核心,朝着城市方向移动。
按照苏浩的命令,各个攻击中队陆续收拢了数十辆散落在附近,经过检查,引擎还能勉强发动的大型废弃车辆。士兵们对这些旧车车厢进行简单的防渗透处理,从附近的军用仓库弄来大量快于水泥,掺水搅拌后,迅速装车,沿着各自的行进路线,仔细填补每一处可能成为变异生物攻击通道的缝隙。
在未来世界,“缝隙”这个词,意味着潜在危险的管道。
攻击中队走得很慢,他们利用随车转载的各种废弃物品和水泥,对所有经过的窨井进行填充。
每一个中队都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前队负责警戒;中队负责押运经过改装的废旧车辆,迅速填补沿途经过的每一个“缝隙”;后队人数最多,配备有五辆卡车,以车载机枪和周围士兵相互构成交叉射界,掩护前队和中队,以工程作业的方式缓慢前行。
经验,其实就是时间与教训丨重叠转换。
在苏浩原来所在的时空,为了抵挡数量越来越多,进化能力不断增强的变异生物,人类付出了无比惨重的代价。病毒爆发以后半数以上的幸存者被活活杀死,从中侥幸生还的人,几乎都成为了荒野狩猎人。他们把悲痛和绝望深深藏在心底,以前所未有的凶悍和残忍,利用各种武器和匪夷所思的方法,疯狂报复着那些面目狰狞的怪物。
以快于水泥为基础的“填充战法”只是其中之一。这种方法适用于城市之类拥有密集建筑的特定区域。说穿了其实很简单,就是尽量堵塞管道和通行空间,以钉死房屋门窗,封闭窨井等方法,进一步压缩变异生物的活动空间,迫使它们像人类一样,沿着街道通行。在这个前提下,就能以设伏的方式大量杀伤它们。
据说,这种方法是一个德国女人想出来的。她当时正在一间废弃面包店里寻找食物,从长有霉斑,满是孔洞的变质奶酪上,突发奇想找到了灵感。
“动作都快儿,注意保持警戒————”
“小心楼和两边的阳台,放开思维意识,不要过分依赖眼睛和耳朵,要学会使用意识触角。”
“注意路口和街道方向的动静,搜索方向不要相互重叠,每个小组都有固定的意识发散角度。重复一遍————搜索方向不要重叠。”
张南亦猫着腰,与两名士官相互构成三角形搜索阵型,以略高于正常步行的速度,满面警惕的游走于武装卡车之前。
这属于最小规模的三角攻击阵型:一名士官手持9毫米突击步枪,另外一名负责控制肩扛式毫米单兵机炮。张南亦的位置比较灵活,他手持碳素战斧,以两名士官相距的中线为基准,可前可后,随时准备应对变异生物突如其来的近距离攻击。
这是未来世界标准的城市战搜索模式。不同功能和威力的武器相互搭配,从不同角度和距离形成掩护压制。搜索小组每个人负责的观察面不同,发散开的思维意识不会产生功能重叠。正常情况下,与搜索小组相同数量的变异生物在战斗中处于绝对下风。
当然,这仅仅只是推演和理论上的数据,实际情况肯定不会按照固定模式进行。毕竟,变异生物已经进化出智慧,它们并不傻。
尽管苏浩从昆明方向不断调集人手的计划非常稳妥,由于时间上的关系,至出发前,第十一独立部队的构成人员当中,“工蜂”只占据了百分之四十五左右的比例。在这种情况下,苏浩无法保证部队发挥出百分之百的战斗力,只能将“工蜂”与普通新兵混编,以相互依托的方式,尽量发挥人数上的优势。
这场战斗过后,肯定有部分士兵回产生心态变化。他们对苏浩的认同感会进一步加深,成为“工蜂”的几率自然也就更大。
这有一个前提————他们必须要活下来,而不是当场战死。
张南亦的搜索中队一直沿着东面道路前进。
他双手紧握着碳素战斧,浑身上下处于随时可能爆发的状态。凯夫拉材料制成的战斗服紧紧裹住身体,被压制的肌肉从布料下面一块块鼓凸出来。他的表情异常平静,依然还是那副老实木讷的样子,只有眼睛扫过远处街口的时候,才会陡然释放出森冷凶狠的光。
上个星期,张南亦刚刚过完二十四岁生日。
病毒爆发的时候,他还是一名毕业没多久,在派出所里负责治安工作的实习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