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夏紫芝也要去菲尔普斯公司考察合作,所以吃了早餐就跟我秦中华和朱丽走了,而我跟苏珊和海伦一起。
为了安全期间,秦中华给姐妹两派了个保镖,一是给我们开车,二是保护姐妹两的安全。
必竟昨天刚刚发生了针对夏紫芝或是朱丽的谋杀。
给姐妹俩做保镖的也是个中国人,叫武林,名字很有意思,听说还是个洪门成员。
姐妹两人带着我在费城城里转了一大圈,看来这姐妹俩算是比较喜欢出去玩的人,费城的很多景点她们都知道的清清楚楚。
费城的古迹在美国是比较多的地方。
这两天里姐妹两带我参观了一些费城的老景点。
包括设计美国国旗的罗斯夫人的老家。
据姐妹俩说,它是1774年由华盛顿总统建议兴建的。
罗斯夫人的故居在阿齐街上,是一幢两层带阁楼的老房子,红色的砖墙,白色的门窗和山墙。
楼顶上还插着一面早期的美国国旗。
在楼房西面有一棵大树和一小片空地,组成了罗斯故居小花园,供游人休息。
在楼房的后面有几间小平房,红色的墙身,同样白色的门窗,还有灰色的屋顶,里面是罗斯夫人纪念馆,有许多游客进去参观游览。
故居附近的埃尔菲斯巷和布雷登。
寇特小路仍保存了十八世纪美国建国初期的形迹。
埃尔菲斯小巷仅二米宽,两边都是二三层高的红砖式建筑,漫步在这古典式的小巷里,颇有点怀旧的情绪。
姐妹两还带我参观了本杰明。
富来克林在费城的故居及墓地,美国最早的银行等,两天的行程都排得满满的。
我在秦家住了二天后,就准备起程去华盛顿了,本来我是一个人去的,可是苏珊和海伦却要陪着我去旅游,是在家里闷,要出去旅游,正好跟我结个伴,在美国趁假期去旅游是很正常的事情,尤其象秦家这样的富人家,秦中华和朱丽也没有反对,反正姐妹俩也很喜欢旅游,正好就跟我做个伴,但是秦中华怕姐妹两出事,就让武林跟着我们一起南下。
费城西南约170公里就是华盛顿。
华盛顿被美国人称为“国家的心脏”市区位于波托马克河和阿纳卡斯蒂亚河汇合处的东北岸,是联邦政府的直辖区,也是美国的政治、文化、教育中心。
它位于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交界处,全称为“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是为了纪念开国元勋华盛顿和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而起的,1789年华盛顿决定在此建都。
华盛顿是世界各国少有的仅以政府行政职能为主的现代化大城市。
因为联邦政府禁止在该市发展工业,所以财政收入主要依赖政府公务及各企业的业务活动,其次是旅游业。
制造业只占经济结构的一小部分,以印刷出版业、食品工业、高级化妆和服装业为主。
市区呈正四边形,布局匀称,视野开阔。
全市的建筑物都不超过华盛顿纪念碑的高度,市中心的国会大厦是全城最高的大楼,也不过只有八层楼。
1790年国会决定将巴洛克建筑风格与凡尔赛、巴黎建筑风格融合在一起,在波托马克河畔建都。
从市中心起,以北、东、南3条国会大街和迈尔为分区的基线,可把市区分为西北、东北、西南和东南4区。
其中心部位有建于低矮丘陵国会山的国会大厦,大厦西北约2。
5公里处为总统居住的白宫。
国会大厦和白宫之间有“联邦三角”建筑群,包括联邦政府各部、机构以及国家美术馆、国家档案馆、泛美联盟、史密森国家博物馆和联邦储备大厦等。
国会大厦东邻为最高法院大厦,附近的国会图书馆为仅次于莫斯科列宁图书馆的世界第二大馆,毗邻的莎士比亚图书馆以藏莎翁著作及其研究文献而著称于世。
国防部所在的五角大楼座落于波托马克河西南岸。
城区有数百处纪念建筑物、纪念碑、雕像等,大部与历届总统有关。
在市区西部、波托马克河东岸的绿化地带,有历史上3位总统的纪念地:华盛顿纪念塔面临波托马克河公园,为白大理石的方尖塔,高169米,可俯视全市景色。
沿河是著名的日本樱花林;纪念塔西面有林肯纪念堂,为古希腊式建筑,堂外有36根白大理石圆校,象征当时组成国家的36个州;内有林肯坐像;纪念塔南面有杰斐逊总统纪念堂,堂外有他的骑马雕像。
1971年又建成约翰。
肯尼迪中心,包括现代化的剧院、音乐厅、歌剧院、交响乐院和芭蕾舞剧院等。
我和苏珊姐妹在华盛顿呆了三天,在哥伦比亚特区和弗吉尼亚、马里兰州交界的地方有一个叫麦克来恩的地方,是首都华盛顿的居住郊区。
在麦克莱恩的西北部的波多马克河畔有一个兰利公园,公园与波多马克河之间就是著名的美国中央情报局总部所在地,离华盛顿不远,当我们到那儿的时候,才知道那儿并不象白宫、fb、国会山,是不对外开放的,游客是不能参观的,而靠近c的华盛顿公园大道和塞弗林小路两边都有很茂密的树林,人们在公路上也看不清c的样子。
在c总部的北面就是turkeyrunprk公园,没有看到c总部就到公园里去转一圈吧。
在公园里里的时候,苏珊和海伦都问我:“叶子新,你为什么要来看c啊?”“美国电影里常提到c,既然到了这边,当然想来看看了,回去世以后,再看到电影里的c,我就可以跟别人吹嘘说我到过c总部了。
”经过这几天的相处,我跟姐妹俩已经到了无话不说的地步。
还没什么比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小美女陪你游美国更让人开心的呢。
有时候在人多的时候,姐妹俩还挽着我的手,怕我走丢似的。
有时候